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All of a sudden it came】城市晃游者的觀看

十九世紀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曾將在城市中漫無目的性的漫步、觀看的人稱為「閒游者」、「都市漫遊者」,其中以一種城市觀察者的姿態,尋找存在於城市角落中的記憶痕跡。而德國哲學家班雅明則以「晃游者」一詞指出那些為了體驗城市,而在城市中紀錄與觀察的人是一種具備了藝術家及詩人性格美感的特殊族群,同時他們也為了閱讀城市的方式提供了一個重要角度。
IMG_0512
每個城市都具有獨特的色調,閱讀一個城市從來都是透過一點一點視覺的積累來取得的,譬如像是球場邊擺放著一張不被需要的藍色舊沙發,每家每戶門牌的顏色、形狀,路邊的燈,廣告牌的樣式…這些分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種種物件,彼此獨立卻又共同解釋著這個城市。
文 / Erqi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09/01/marian-bantjes/

大地的圖騰,用來自各地的沙子拼成的世界之砂畫

平面設計界有著神聖殿堂稱號的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AGI),每年都會對旗下成員提出一項特殊的計劃,邀請成員們創作。今年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兼字體設計師 Marian Bantjes,就貢獻了一幅美麗的沙畫 Coexistence,Bantjes 使用來自南非、巴西、阿根廷、泰國、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加州等地方所蒐集到的沙子與塵土所繪成,在這層寓意之下,這幅沙畫竟也帶有宗教般令人心情平靜的神奇效果。
coexistence_2
俯瞰全圖,Coexistence 的民俗風圖騰也很像一張漂亮的波斯地毯。
是的,許多看過 Coexistence 的人都會想到西藏沙畫,或者說是更樸素些的西藏沙畫,畢竟 Coexistence 的用料都是來自大地的沙子,色彩樸實沒那麼鮮豔,不過 Bantjes 本人對於這個說法倒認為太過獎了,畢竟西藏沙畫擁有很高的藝術和宗教地位,而 Bantjes 自己在創作時,甚至沒有特殊技巧,只單純依照腦中的直覺排列出圖騰而已!
coexistence_3
coexistence_4
coexistence_5
由於 Bantjes 沒有將沙子黏上,因此拍攝完後,這些沙子就真的塵歸塵、土歸土,達到回歸大地的最高境界。雖然有些可惜,但如果這些沙子的離去後所留下的空白,能夠為下一次創作蓄積更多的能量,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文 / 大人物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09/01/marian-bantjes/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 光影詮釋尼采哲學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文化高度發展,戰爭與環境災變仍不斷發生,人們的苦難彷彿從未停歇。香港藝術家曾建華運用光影,創作大量重複的圖像與元素,讓人們體驗看似變化多端卻無限輪迴的視覺感受,暗示苦難不斷發生、不會結束。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邀請藝術家曾建華參展,回應大會主題「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s)。他以「無盡虛無」(The Infinite Nothing)為題,在香港館四個空間分別設置錄像作品,透過西方的存在主義與佛教的因果輪迴,思索人們的未來與生命意義。
首個展間地面投影一條湍急、浪花激盪的河流,伴隨流動的清澈水光與潺潺水聲,不斷向前方奔騰而去,暗示一切事物都在流動與變化,但「流動的狀態」同時也反覆出現,是另一種循環。
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提出「永劫回歸」(eternal recurrence)的概念,他認為人們一生會有各種不同的經歷,但挫折與痛苦會不斷出現,而人類注定在災禍裡反覆輪迴,無法逃脫不幸的命運,只能以堅強的意志面對,不斷探索和鍛鍊內在,直到超越自我。
The_Infinite_Nothing_1
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圖/取自Tsang Kin-Wah。

離開潺潺河水之後,曾建華用光影投射一道拱門,而拱門內有匹馬從奔馳到倒臥在地,敘述哲學家尼采的痛苦經歷。
尼采曾看見車伕為了馴服馬匹,不斷鞭打馬,直到牠奄奄一息,而尼采上前阻止車伕的行為,並抱著這隻馬流淚。經歷這次事件後,他開始批判人們被宗教、道德與社會規範限制,身心飽受折磨,強調人們應擺脫束縛,追求獨立與精神自由。
雖然現代社會的規範逐漸寬鬆或改變,但從未消失,如果人們要掙脫束縛,就得依靠哲學批判思考。隨後,拱門外出現許多描寫哲學思考的英文句子,這些白色字體像雪花碎片紛飛,在牆壁上反覆出現、穿越、消失,彷彿無限輪迴,象徵哲學的重要性。
而重複出現的英文句子後面,則是一扇門的影像,也是最後一個藝術裝置。當人們靠近這扇門,發現周圍又是一條潺潺的河水,彷彿從終點又繞回起點,這四段影像彷彿一個循環,像人們無法超越的生命困境,只能透過哲學試圖獲得心靈的救贖。
The_Infinite_Nothing_30 (1)
拱門與馬。圖/取自Tsang Kin-Wah。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09/22/biennale-hong-kong/

雜誌封面 100 年的進化史

Karen X. Cheng 和 Jerry Gabra 整理了一個有趣的項目:把 100 年來各大雜誌的封面收集起來對比,《雜誌封面進化史》就出現了!他們整理的雜誌種類很多,時尚雜誌、實時雜誌、電影雜誌、科學雜誌,讓我們從視覺上瀏覽了雜誌封面進化史。
然而雜誌封面並不是一個封面這麼簡單,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流行元素、時代風格和時代特徵,因此這個項目很有意思,很值得一看。 (點擊此處可閱讀完整介紹

150

219

321

415

518

615

7

8

915

1012

1116

1214

1311

14

15

166

176

186

196

20

2111

226

233

244
252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09/22/magazine-cover/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CECILIA / 鞋子設計師】讓妳隨心情選擇鞋跟顏色的 Alberto Guardiani

1947 年發跡義大利的 Alberto Guardiani,自創品牌至今已有 68 個年頭。創業初始便是製鞋起家的品牌,最強項就是精緻的真皮鞋款。精緻手工跟高級的皮革讓人沒話說,這個品牌也一直都是歐洲與美國白領階級用來犒賞自己的最佳藉口。2010 年左右,Alberto Guardiani 推出了一個很特別的系列。
1611513
這看似化妝品組的,其實是高跟鞋的鞋跟。
BXLP3-115_01_bigalbert-guardiani-lipstick-heel-pumps-beige-suede-round-toeline-high-heel-_1_1
這是一個讓妳可以自由變換鞋跟顏色的高跟鞋產品,從包裝、產品的設計一直到宣傳,都充分的展現了女性的韻味,以及女性獨有的善變特質。就連美國知名歌手 Katy Perry 也是這雙鞋子的鐵粉喔!
DSC05957
alberto_guardiani_lipstick_heels_04
COSMOPOLITANRU

IMG_0870lipstick1on9-530x363 shoesLipstick-Heel-Alberto-Guardiani-scarpa-con-tacco-rossetto-1
alberto5

好奇到底怎麼變換嗎?看一看影片吧!

結論與心得:
真的好厲害啊! 這樣的鞋跟在製造上跟設計上都要花費許多精神與金錢,而且在穿著上也必須要經過相當的測試才可能推出上市。Alberto Guardiani 可見是個願意投資與創新的品牌喔!


文 / Cecilia Chen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09/15/alberto-guardiani/

【Silary】當高山垃圾遇上藝術家


【台灣獼猴 – 菸盒】 使用了菸盒製作台灣獼猴的身軀。

當高山垃圾遇上藝術
 近年來環境污染頻傳,許多動物因此面臨迫害與危機,對於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生態,除了透過宣導,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有人募款爬山體驗山林生態,有人參加環境保護會議。
敬山、淨山,每個人都是高山的守護者
但這群由 4 名台中嶺東科大視傳系的學生所創作的畢業專題【淨愛高山】他們並不一樣,在網路上發起了淨山活動,邀請民眾一起上山撿拾污染環境的垃圾,並透過設計與紀錄片宣揚山林環境保育的重要性誠實的表現了台灣山林目前的環境遭遇,精準的傳達了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連結。
垃圾為身,刺繡為軀,再現保育類動物
 除了透過紀錄片,他們希望更進一步的像大家提倡環保的議題,喚醒大眾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因此與刺繡藝術家陳聖文聯名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垃圾不是我的衣裳」,將自北大武山、玉山等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多次淨山後撿下的垃圾作為媒材,透過細微的處理與刺繡巧妙結合,菸盒製作為台灣獼猴的身軀、泡麵包裝做為保育類動物-臺灣戴菊的翅膀及冠部、鋁罐的蓋子做為穿山甲的身軀等等。
「人類製造的垃圾,為何需要由大自然承擔?」
透過這些人們不經意留下來的垃圾與柔軟細膩的刺繡結合,形成極具對比的衝突感,在我們欣賞美麗的刺繡時,卻是來自於大家所拋棄的垃圾,而這些在繡品上的身影可能已經隨著人們的破壞而逐漸凋零,希望喚起共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每個人,當你在欣賞美麗的山林,也不要忘了彎個腰,伸個手,一起還原最純淨的山林之美。


【烏頭翁 – 塑膠編織】 創作上使用了塑膠編織製作烏頭翁的腹部,製造出腹部羽毛的蓬鬆。



【穿山甲 – 妞妞八寶粥鋁罐蓋】 創作上使用了鋁罐蓋「鏽蝕」及「圓形」的特性製作身軀,除了以鏽鐵彰顯穿山甲的外殼特性,更用圓形顯示其獨有的生物特性。


展覽資訊
台北華山 ─ 藝術自由日
展出日期:2015 年 11 月 6 日(五) 至 11 月 8 日(日)
展出地點: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東二 BCD 倉庫


本文章為創用授權,轉載請註明本站出處。
文 / Sil │ 圖 / 淨愛高山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09/21/artist/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網路監控全世界 威尼斯雙年展紐西蘭館的秘密力量

當一個國家透過科技與網路監控各國,掌握軍事與外交情報,就等同佔領全世界。紐西蘭藝術家西蒙‧丹尼Simon Denny)創作一隻禿鷹,展翅高飛時,緊抓著地球儀不放,而禿鷹是美國的國鳥,象徵美國意圖掌握全世界。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紐西蘭館邀請藝術家西蒙‧丹尼參展。他以「秘密力量」(Secret Power)為題,設計老鷹、地圖、地球儀、機器人等裝置藝術,擺放嗡嗡作響的電腦與辦公桌,打造他想像中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西蒙‧丹尼的創作靈感來自美國與紐西蘭政府利用網路監控鄰國。2013 年,美國國安局前技術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向英國媒體《衛報》(The Guardian)揭發,政府曾竊取各國機密情報,侵犯各國的網路自由。今年 3 月,史諾登也指出,紐西蘭秘密監控南太平洋鄰國,同時將情報分享給美國。
hcgr36gh0327zix1a9z7a4bb1sux5jtf_original
參考電影《魔鬼終結者》的機器人頭顱。圖/取自Facebook。

若政府繼續濫用高科技產物,總有一天會遭到反撲。西蒙‧丹尼參考電影《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人物外型與美國國安局的「藏寶圖」(Treasure Map)程式的圖案,用金屬媒材創作機器人的頭顱,雙眼以 LED 燈光源裝飾,背後則插滿利刃。
《魔鬼終結者》描述美國軍隊開發的機器人穿越時空,企圖消滅人類的救世主,故事主軸圍繞在科技對人們的反撲。而美國國安局開發的「藏寶圖」程式,可以隨時隨地監控全球網路,也能用來進行駭客攻擊,「藏寶圖」就曾竊取德國電信營運商的資料。
11870800_940876099302593_5027592089470531321_n
威尼斯雙年展紐西蘭館。圖/取自Facebook。

他也依據史諾登的揭密文件,設計一張南半球的地圖,說明紐西蘭監控斐濟、薩摩亞、所羅門群島等南太平洋國家。同時,這張地圖對面擺放國際情報組織五眼聯盟(Five Eyes)的國旗,成員國包含紐西蘭、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澳洲,象徵紐西蘭將竊取的資訊提供給其他四國。
在網路發明之前,地圖與地球儀是各國掌握軍事情報的資料,因此西蒙‧丹尼選擇義大利聖馬可圖書館(Marciana Library)作為展間,同時展示聖馬可圖書館的館藏,由 17 世紀方濟會修士科洛內里(Vincenzo Coronelli)繪製的地球儀。西蒙‧丹尼表示,圖書館藏書豐富,提供地圖與地球儀等參考資料,是保存知識與資訊的完美場所。
bildschirmfoto_2015-07-29_um_19.40.22
紐西蘭藝術家西蒙‧丹尼。圖/取自Spikeart Magazine。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artemperor.tw/focus/1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