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第六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冠亞軍探索宗教議題

2015 年,第六屆國際袖珍雕塑展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精銳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劃,展出台藝大雕塑系學生作品,同時邀請中國、日本、義大利等國際美術學院參展。今年袖珍雕塑獎由古師承《釋迦五印-煙印》奪得,銀賞則由謝衡《盲從》拿下。
11 月 5 日,國際袖珍雕塑展開幕當天,主辦單位頒發金賞、銀賞、銅賞、6 件優選、11 件佳作、2 名複製獎、1 名東鋼創新獎、1 名麗寶創新獎、2 名評審團實驗創新獎等獎項,總共 22 件作品獲選(其中 4 件作品重複得獎)。
本次展覽與往年最大的不同,除了增設兩名評審團實驗創新獎,參展單位也首次邀請到米蘭布雷拉藝術學院、拿坡里藝術學院、卡拉拉藝術學院等三所義大利藝術學院。其他參展學校包含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沖繩藝術大學、筑波大學、大田原市文化藝術研究所、中國四川美術學院。
從國外空運藝術品並不容易,除了運費昂貴外,寄送時間也可能延遲。台藝大雕塑系系主任王國憲表示,義大利的藝術品出境程序相當嚴格與繁複,必須提供相關資料,再經由官方認證才能出貨。
六年來,台藝大國際袖珍雕塑展從過去校內展覽,逐漸演變成國際交流展,而校方期望再次為這個獎項帶來新氣象,決定改變第七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徵選主題,以「小秘密」取代往年主題「禮物」。
「小秘密」的概念來自法國藝術家羅丹(Auguste Rodin)的雕塑作品《秘密》(The Secret),羅丹經常聚焦在人體的表現,刻劃兩個纖細的手掌吻合在一起,隱藏某個不知名的事物,來表達秘密的概念。
台藝大雕塑系教授劉俊蘭說明,「小秘密」可以是個人、家庭、民族、國家、世界、大自然,甚至是整個宇宙,表達主題非常多元。同時,「小秘密」也直接觸及藝術本質,藝術品背後的意涵經常耐人尋味,能激發人們的感性與無限的想像。

goqn14mhuih3brs9l8mcpp0tl7whc9q6_original
第六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國際袖珍雕塑展金賞 古師承《釋迦五印-煙印》

佛教手印是以手指擺出特定姿勢,象徵某個教義與理念,而藝術家古師承以《釋迦五印-煙印》模擬釋迦摩尼佛的手勢,但拇指與中指拿著一支香菸,表現宗教與世俗的衝突。
同時,《釋迦五印-煙印》也不像佛祖的手,古師承刻意將這隻手擬人化,讓它的形體介於人手和佛手間,具有指甲、關節、指紋等細節,藉此結合世俗與佛教聖潔的意象。
「雖然抽菸與結印的手勢有些相似,但兩者關係完全矛盾。」古師承說明,佛教發源時明文規定禁酒禁色,但佛法傳承幾千年後沒有太大編修,所以沒有限制抽菸,但香菸不只是世俗的事物,也危害人們健康,從道德角度而言,佛教應該會禁止抽菸。

8roqm4b9hv16q8mmz1as7lbwnni4fj2o_original
國際袖珍雕塑展金賞,古師承《釋迦五印-煙印》。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國際袖珍雕塑展銀賞 謝衡《盲從》

銀賞作品《盲從》也探討宗教議題。藝術家謝衡打造一座佛像,仔細刻劃衣服、帽子、座椅等細節,卻挖空佛祖的臉孔與身體,暗示沒有人看過佛祖真實的樣貌,卻盲目崇拜佛像。
謝衡表示,當他把身體的部分挖空,人們沒有準確的依據,無法判定他是哪位神明,如果還有人崇拜這個佛像,就是盲目的行為。
「宗教是台灣人民精神的寄託,但有時候會過度狂熱。」他認為,宗教應該是內心的尊重,或追求心靈的平靜與慰藉,不該過度強調擺上貢品等崇拜儀式。

hrhwc0qvl5x7c4e5hfdyyknkygaj1l4t_original
國際袖珍雕塑展銀賞,謝衡《盲從》。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13/auguste-rodin-2/

經典小車 Mini 之父 ─ Alec Issigonis

-Mini 之父 / The creator of Mini-

summerise-issigonis-1
Mini 是上世紀百大名車中廣為人知的經典車款,復古圓滑的逗趣造型,全出自設計師 ─ 伊西戈尼斯 (Alec Issigonis) 之手。
不同於一般機械設計師,伊西戈尼斯的數學並不好,甚至說出:「數學是每位創作者的天敵。」而這樣的他也因數學成績不合格而輟學,但這並不影響他嶄露才華,因為他總能幾筆就勾勒出美好的線條,傳聞 Mini 就是在用餐時,他畫在餐巾紙上的傑作,最後在石油危機的背景之下,誕生了這款實用美感兼具的劃時代小車,而在當時帶來的巨大成功,也讓他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勳章,而他自己也很自信的說:「Mini 最令我滿意的地方,在於他並不像其他任何車款」。 我非常喜歡他用最感性的方式,去設計理性機械的造型,於是我創作了這幅 Mini 之父,來向他致敬。
summerise-issigonis-7(圖片來源:http://solid1001.blogspot.tw/2012/04/izmirde-baslayan-hikaye-mini.html)

-海報打樣-

summerise-issigonis-2

-線稿-

summerise-issigonis-5
summerise-issigonis-6
summerise-issigonis-8

2015 Taiwan Miniday / 2015 台灣經典迷你日

———————————————————-

– SUMMERISE –

FACEBOOK >>>
INSTAGRAM >>>

文 / summerise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07/mini-alec-issigonis/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巴黎羅丹美術館重新開幕 歡慶羅丹 185 歲生日

11 月 12 日,法國藝術家羅丹(Auguste Rodin)將歡度 185 歲冥誕。休館三年的巴黎羅丹美術館(Musée Rodin),預計在這天重新開幕,展示羅丹《沉思者》(The Thinker)、《吻》(The Kiss )等代表作,也首度呈現羅丹早期風景畫、個人收藏,以及學生兼情人卡蜜兒(Camille Claudel)的雕塑
羅丹美術館前身是一棟位在巴黎的豪宅「畢洪宅邸」(Hotel Biron),約興建於 1730 年代。從 19 世紀起,政府出租給藝文人士作為工作室,法國野獸派畫家馬諦斯(Henri Matisse)、美國現代舞家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法國詩人尚•考克多(Jean Cocteau)都曾是房客,羅丹則於 1908 年搬入,直到去世前都居住此地。
但羅丹搬入畢洪宅邸不到三年,政府就以建築老舊、年久失修為由,決定全面拆遷工作室。羅丹為了保留工作室,把他的作品、收藏等資料捐贈給法國政府,提議將這棟建築轉型為美術館。
不過,羅丹美術館自 1919 年創立以來,都沒有進行大規模整修,而近 10 年來,每年約吸引 70 萬名遊客參觀,導致建築物結構日漸脆弱,出現屋頂漏水、牆壁斑駁、地面凹凸不平等問題。
2012 年,羅丹美術館決定先關閉一半的空間整修,到 2015 年 1 月更全面休館,三年下來總共斥資 1600 萬歐元(約 5.61423 億台幣)。針對美術館首度大規模翻修,法國文化部長芙樂‧裴瑞琳(Fleur Pellerin)表示:「修復不只是工程需要,這也是道德責任。」

6070
巴黎羅丹美術館。圖/取自The Guardian。

羅丹創作風格多變 早年鍾情繪畫

「相較於過去,我們現在揭露更加完整的羅丹。」羅丹美術館館長凱瑟琳•舍維約(Catherine Chevillot)表示,他們嘗試從倉庫中拿出更多藏品,展示羅丹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羅丹成為知名雕塑家前,早年對繪畫充滿興趣。普法戰爭於 1870 年爆發後,羅丹決定到比利時工作,擔任法國雕塑家貝勒斯(Carrier Belleuse)的助手,而他待在比利時六年期間,不只學習創作雕塑,也深受大自然風光吸引,總共繪製約 30 幅風景畫。羅丹曾說,他參訪比利時的城市與博物館,卻帶回對大自然的熱愛。
從比利時回到法國後,羅丹的雕塑作品開始受到肯定,曾多次接受他人委託,創作大型紀念碑與公共雕塑,像知名的《地獄門》(The Gates of Hell)、《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他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亮。

1960_8cd77381e2b325d
羅丹《Dirt Track to Watermael through the Forest of Soignes》。圖/取自Musée Rodin。

但羅丹沒有滿足現狀,開始嘗試新風格。1891 年,法國作家協會(Society of Men of Letters)委託羅丹創作小說家巴爾札克(Monument Balzac)的紀念雕像,羅丹選擇突破傳統刻劃方式,沒有讓這位大文豪握著紙筆或撰寫書信,反而讓巴爾札克穿著寬大長袍,描繪他在深夜埋頭創作,披上外衣避免著涼的情景。
沒想到,羅丹展示巴爾札克的石膏模型後,法國作家協會認為羅丹把巴爾札克塑造為一個穿睡衣的老人,拒絕展示這件作品,同時受到藝評家抨擊與嘲笑,而羅丹只好將這件石膏模型搬回家鄉,在過世前從未用青銅鑄造。
或許與羅丹積極嘗試新風格有關,他曾在 1890 年代購入多幅印象派畫作,包含梵谷(Vincent Van Gogh)《湯吉老先生》(Portrait of Pere Tanguy)、雷諾瓦(Auguste Renoir)《Nude in the Sunlight》、莫內(Claude Monet)《Belle-Ile》等作品,其中他又特別鍾情雷諾瓦對裸體的表現方式。

Monument_to_Balzac
羅丹「Cast of Balzac」。圖/取自Wikipedia。
本文章為轉載授權,不得轉載。 
文 / 非池中藝術網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16/auguste-rodin-3/

如果沒有戰爭,這些孩子的童年應該是這樣的——畫家重塑經典戰爭照片,呼籲世界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創作過很多經典作品的畫家 Gunduz Aghayev 近日創作了一組名為 “Imagine" 的系列作品,作品都以經典戰爭照片為背景,以想像力來重塑了照片裡面孩子們 "美好的童年"。 Gunduz Aghayev 說,孩子們跟戰爭沒有一點關係,不應該讓他們因戰爭受到傷害,呼籲和平,反對戰爭。
越南戰爭「戰火中的女孩」
170
228
1993 年普立玆得獎作品
327
424
越南兒童
525
622
敘利亞兒童 Aylan Kurdi
722
824
背著死去的弟弟等待火葬的日本男孩
917
被殺記者 Elmar Huseynov 的兒子
1014
1119
阿富汗的童養媳
1214
1313
無家可歸的男孩兒向朋友們指出自己被炸毀的家(1940 年)
1412
1511
雅努什·科扎克與孤兒
1610
via:boredpanda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11/gunduz-aghayev/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所有美好的新,都來自曾經的舊 ─ 復刻流行的 Prouvé RAW

Jean ProuvéJean Prouvé
法國建築Jean Prouvé 生於巴黎,作品卻不走花都浪漫風格,擁有金工建築背景的他,偏好機械鋼鐵路線,重視結構、材料及工藝技術。從 Prouvé 幾件經典的家具作品及為二戰災民設計的組合屋來看,他是一位帶有人道關懷及社會主義色彩的建築工程師。

Catherine ProuvéCatherine Prouvé
Vitra 設計博物館為讓這些稀少經典的家具傳世,除了收藏拍賣市場上僅存的骨董之外,更與 Jean Prouvé 之女 Catherine Prouvé 合作,持續改良生產新的家具,沒想到,此舉竟意外引來了一位瘋狂的設計粉絲 ─ 荷蘭丹寧時裝品牌 G-Star RAW。
G-Star RAW 喜愛 Prouvé 的程度不僅止於崇拜他過去的設計,更想在自己的門市擺放他的作品。Vitra 認為這是一個傳承經典的好機會,便邀請 Prouvé 家族提供原始圖稿,再請 G-Star RAW 為家具們做出全新的設計演繹,於是嶄新的系列「Prouvé RAW」就這樣誕生了。
new headquarter of G-STAR RAWnew headquarter of G-STAR RAW
復刻與致敬這回事並不稀奇,要如何才能走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路?於是 G-Star RAW 想到,不如就將「服裝工作室」當作出發點吧,而最完美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總公司改成一棟 Prouvé 大樓!
當 G-Star RAW 大樓真的變成 Prouvé RAW 大樓後,開發服裝工作室所需要的家具也相當順利,Prouvé 的孫女接受訪問時甚至表示,能夠親眼看見這些經典在它們最初被設計的地方(辦公室)呈現,真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Prouvé RAW in the buildingProuvé RAW in the building
單寧服飾就是要舊的才好穿又好看,新系列若再加入一些復古的元素,更能完整 Prouvé RAW 的設計理念。可是要舊很容易,要又舊又漂亮就沒那麼簡單了。
陳湘琪陳湘琪
甚麼是漂亮的舊,這裡有個絕佳例子:在電影《迴光奏鳴曲》片中,金獎女演員陳湘琪飾演的成衣廠女工玲子,就住在一戶壁紙斑駁,皮椅陳舊的老公寓。
迴光奏鳴曲-玲子的家迴光奏鳴曲 – 玲子的家
形單影隻的玲子,每夜都坐在家中那套簡陋的鐵製桌椅前,嘰嘰喳喳地操作她的縫紉機。 (你說這個設定是不是很巧合?) 電影的色調畫面呈現一種綠光暗影的陳舊破敗感,恰好就是 Prouvé RAW 此次選用的色系。
服裝工作室 Prouvé RAW服裝工作室 Prouvé RAW
Prouvé RAW 用染上墨色的橄欖綠作為鋼鐵部件,再配上深棕色的皮革沙發軟椅及木頭,不知道為什麼,種種老派典雅的元素都像從玲子的家拿出來似的,剛好就重現了台灣七、八零年代,那個最復古最美麗的時空模樣。
可以考慮來這拍續集《穿著G-STAR的惡魔玲子》可以考慮來這拍續集《穿著G-STAR的惡魔玲子》
用時髦流行的眼光,Prouvé RAW 細膩地為新系列換上老式的作業廠風格,或許是希望告訴我們,其實所有美好的新,都來自曾經的舊。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19/prouve-raw/

Pantone 揮灑街頭色彩魔法,點亮雨天的首爾街頭

project_monsoon_7
向來充滿活力與鮮豔色彩首爾,先前碰上一連三個禮拜的年度雨季,籠罩在灰暗的天空下,人們大多在室內躲雨而不願出門,頓時讓首爾失色許多!當地設計工作室 D&AD 特別與 Pantone 合作,在地上塗上特殊的感溼顏料,平時是透明無色,等到下雨天時,被雨水打溼才會顯露出來,正好把首爾該有的活力還給首爾!

project_monsoon_1
在這項名為 Project Monsoon 的計劃中,設計師受到韓國強調河水流動的文化所啟發,利用韓國地形上的特徵,在街道上畫上一條條河川,無數條大魚、小魚自在的游著,就好像是河水在街道上流動的模樣,顏色活潑而繽紛,搭配上行人手上撐著的雨傘,更為雨中即景增色不少!
project_monsoon_3
project_monsoon_4
project_monsoon_5
在雨季開始之前,設計師就在街邊設立看板,說明計劃內容,同時也讓人對雨季的來臨多了一分期待。沒辦法親身到首爾旅行也不要緊,透過線上畫廊,點入照片就能親身體驗一下雨季中才會出現的魔法色彩,當然,隨照片還附上這些大小河流的位置,若真有機會親臨現場,就算沒下雨也該自己在地上倒點水,把這些魔法河流召喚出來啊!
文 / 大人物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19/project-monsoon/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刊物的編輯與設計 ─ 如何做出令人意猶未盡的美味刊物

 

刊物的編輯設計 ─ 如何做出令人意猶未盡的美味刊物



雜誌以其豐富、多樣的呈現方式,讓現在人能於忙碌生活中,即時收穫新知,但其實刊物的編排與設計有其特殊要點,你曾注意過嗎?
歷史上的第一本雜誌,是在 1663 年發行的德文哲學雜誌 Erbauliche Monaths Unterredungen,雖然內容多為一人主筆,讀者也以小眾知識分子為主,卻啟發許多往後依此所衍生、定期發行的刊物。《點石齋畫報》創辦於 1884 年。主述晚清時期西風東漸的時事,既非月刊也不是周刊,為每十天出刊一次的旬刊。逢六出刊,每冊八頁九圖十六開,零售銀五分,換算成今天物價大約是新台幣一百二十五元,算是最早發行的中文雜誌之一。


雜誌的發行、出刊與轉型,多少能窺見人文社會其興趣、閱讀與消費行為的轉變。AIGA(美國平面設計師協會)網站上,Juliette Cezzar 的文章 “What is graphicdesign?” 開宗明義地清楚說明:「平面設計,又稱為溝通傳達設計,是利用視覺與文字內容,將計畫做構想、實現的藝術。」簡言之,平面設計不只是好看;DM 文宣也不僅選個字體當標題,下載張圖檔當背景就可以了事。

Circle_10-2

Circle_10-3
不管是期刊或雜誌,以下以料理角度所切入的編輯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在設計上達到理想的效果:
1_客製化菜單
請務必搞懂:設計內容、客戶和客群(見第二點)。這應該是做為設計師最需奠定的基本功
Circle_10-4
2_抓住讀者胃口
你的讀者是誰?了解他們,找出屬於他們的視覺語言,然後運用在版面裡。
Circle_10-5








3_表現口味的重點
幫助讀者在簡短時間內清楚擷取文意精髓,然後決定到底要不要讀完它。
4_從規則找創新
每份刊物都有預設的格線(grid),找出最重要的經緯,像蓋房子前的打樁,樁打好,要怎麼隔間裝潢,悉聽尊便。
Circle_10-6
5_美味口訣:字字行點段
從字型、字距、行距、點(字的大小、標點符號以及段距),去構成閱讀文章的舒適與流暢,也就是刊物的「意境」。
6_靈活運用新鮮材料
幾篇好的內容,醒目的主視覺與一些畫龍點睛平面設計元素,能使原本讓人打哈欠的訴求,變成朋友同事間一再傳閱的話題。
Circle_10-7
7_數位用餐的改變
當印刷品式的書或雜誌,顯現在上下滑的數位螢幕時,重新思考讓作品在不同平台一樣光鮮亮麗,甚至隨讀者互動
8_主廚特選/令人垂涎的滋味:封面設計
雜誌封面是最具代表性時代性的設計,同時,限制也最多。搜尋歷史上的經典雜誌封面,儼然已是部精簡的現代設計藝術史。
Circle_10-8
你心中有沒有自認覺得很棒的刊物?讀完本篇後,要不要試著以這幾個要點去解構看看,它之所以吸引你,是否也源於這些基本特點呢?
我們的眼睛與腦容量,比過去更多工處理了爆炸的影像與文字;曾經花一兩分鐘讀的頁面,現在或許只有十幾秒的時間來吸收它。閱讀習慣的改變,是影響設計最大的因素,版面與字數上該如何做調整,閱讀的順位與文字配置方向等等,都是設計師在執行版面編輯時,首要放在心上的考量喔。

更多關於編輯刊物的設計思考,歡迎參閱Circle》設計微誌第
《Circle》設計微誌 FB 粉絲頁:https://zh-tw.facebook.com/circlezine
文 / circle-zine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1/14/unterred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