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60 年前早有社會設計?前蘇聯公車站宛若藝術品 讓人駐足久久不上車!

這些公車站牌,將要一掃普遍認為共產主義國家基礎建設造型乏善可陳的刻板印象。加拿大攝影師 Christopher Herwig 在 2002 年騎著他的單車從英國倫敦直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長程路程中,沿途發現了這些不可思議的公車站,於是他花費 15 年,穿越近 3 萬公里,造訪舊蘇聯的 14 個國家,拍攝超過 1000 個站牌,進行這項公車站記錄計畫。
部分獨特造型的公車站興建於在二次大戰期間,當時意識型態獨大的氛圍籠罩了生活所有層面,包含藝術和建築等,但唯獨這項由當時建築系學生和藝術家共同合作的計畫,意外地逃脫出嚴格的管制,在當地政府協助、沒有預算和設計的限制下,留下這些令後人驚嘆、兼具藝術和實用性的作品,也見證了過往當地政府對於創作的全力支持。直至今日,從公車站建築體上見到的新漆印記,表示這些公車站仍有人努力保護維持著,像是盡全力保護著昔日的榮耀,替創作者保留下不朽的藝術驕傲。
1
2
10

7
5
9
雖然大部分的公車站創作者已不可考,但攝影師有幸得知其中一座波浪意向的公車站,就是現任俄羅斯國家藝術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Arts)校長,並身兼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多重身份的藝術家 Zurab Tsereteli 所創作。由此可以推測,創作出其他站的藝術家該是領域中獨具思想的佼佼者。
3
6
8
有趣的是,這些公車站四周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矗立於一片廣闊沙漠或草原,路旁的道路看似根本沒有車輛經過。像是隱藏在秘境中的藝術品一樣,默默地安慰著等公車人們的等待心情,以及帶給過路者視覺上的極大享受,只有真正懂得它們真正價值的人,才會將這些美好景象烙印在心裡。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2/29/zurab-tsereteli/

藝術家把加勒比海的美麗潟湖做成一張桌子!

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形成的湖泊,海灣的出海口處因為泥沙沉積而形成了沙洲,並使得海灣與海洋分隔,成為了湖泊。通常潟湖大多位於海邊,設計師 Alexandre Chapelin 卻透過設計,巧妙的將潟湖化為三款美麗的水藍色矮桌 Lagoon Tables,充滿夏季風情。

Chapelin 以一整塊石灰華板作為主體,經過切割後,配上特殊的藍色合成樹脂,創造出海水包圍著沙州的視覺效果,而且隨著沙州的深淺不同,「海水」的顏色也隨之產生深淺有致的漸層,就像親眼看著海洋一樣,十分逼真。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2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3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4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5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9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8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7
alexandre_chapelin_of_la_table_6
由於 Chapelin 的工作室就位於加勒比海小島 Saint Martin,當地的 Simpson Bay Lagoon 同樣也是潟湖地形,或許就是長期倘佯在這樣充滿陽光、清水細沙的環境裡,使得 Chapelin 興起了這樣的設計概念,想把潟湖的澄澈帶進家中。如果對 Chapelin 的作品有興趣的話,可以到他的網站上欣賞更多作品喔!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6/01/05/alexandre-chapelin/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把撿來的木頭再利用:Sebastian Errazuriz 的自然素材再造藝術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森林的寧靜、海洋的浩瀚、細軟的沙子、清澈的溪流等,都是那樣自然而純粹的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我們只是需要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然而春去秋來,隨著季節更替,大自然的景色又會轉換成另一面貌。
人們常說,藝術源自生活,而藝術家的靈感同樣啟發自生活,藝術家兼設計師 Sebastian Errazuriz,從聖地牙哥街道上收集了從原生樹折斷而倒下的分支,帶回工作室整理再創作,把樹枝修改成可以貼近牆面的型態,裝上新的玻璃架子,就成了一個書架,也是一件具觀賞價值的家居藝術品。
Sebastian Errazuriz 試圖讓在自然界中發現的素材再利用,而收集回來的素材之自然形態是決定了主體設計的重要部分。
把大自然素材循環利用,創造出讓人驚嘆的再造藝術。


Sebastian Errazuriz 最初對於木頭再造藝術的發想草稿。
除了書架,也能做成獨一無二的桌子。

更多關於設計與藝術的資訊,歡迎參閱:Umade 官網部落格Umade FB 粉絲頁

文 / Umade │ 圖 / Sebastian Errazuriz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6/01/16/sebastian-errazuriz/

大藝術家 ─ 飄移的圓點

日本當代藝術圓點女王草間彌生,2015 年在台灣完成了亞洲巡迴展的最終站,首站於二月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大家見面,6 月移師台中國立美術館展出。展場裡以紅底白點的巨型氣球,散落在空間裡。眾多作品有數以萬計的圓點,呈現在眼前,真實感受到草間彌生的創作爆發力 !
這一次的拍攝案,同樣使用了圓點的概念來進行實驗性拍攝,以「飄移的圓點」玩樂過程,來呈現鏡頭下真實的自己。
請先暫時忘記印象中婚紗照該有的樣子,開心地做自己吧 !2-10s

2-3s
2-2s
2-7s
2-13s2-14s
2-8s
2-17s
2-18s
2-15s
About author.
Flower Ji  具多重身分,是攝影師,同時也是設計師,在自創的愛情讀本裡,自喻為說書人。
以女性的視角與眼光進行創作,呈現的風格是清新、舒適、溫柔而且優雅。
文 / Flower Ji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5/12/31/flower-ji/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玩美視覺遊戲!Gabriel Dawe 徒手打造永不消失的彩虹世界

彩虹總是瞬間即逝,抬頭一望在不知不覺中便消失不見,溫暖美好卻無法存留。藝術家 Gabriel Dawe 發揮精彩創意讓這幅影像得以永久存留,用的竟是近百公里長的絲線。擅長以絲線創造如夢似幻裝置藝術的他,運用 15 種顏色的絲線打造 5.7 公尺高直達天頂的彩虹彎,留下了這片永遠不會消失的室內美麗彩虹。
這次在華盛頓展出的「Plexus A1」在實體絲線中竟有若隱若現的非真實感,呈現近乎如光一般的色彩暫留。乍看之下好像只是將絲線拉直的藝術品,實際上,無論在結構或是技法都極為複雜。系列作品名稱物如其名,「Plexus」譯為錯綜複雜的網狀組織,Gabriel Dawe 自製巨大棒針穿縫這片彩虹瀑流,每一條絲線必須與上千條其他絲線交叉連結,才得以呈現立體的圓弧結構,以及線與線所呈現出來的張力。
1
6

5
2
3
4
生長於墨西哥的 Gabriel Dawe,從小就被祖母教導與針線相關的刺繡是女生專屬的手工活,因此隱藏自己想要追求刺繡藝術的慾望,直到長大之後才有機會作自己想要做的事情。Gabriel Dawe 自承他對於這項藝術的追求,除了探索針織藝術之美,同時也想向社會提出對於刻板印象的質疑,試圖推翻社會中對於男子氣概的既定規則。
7
Gabriel Dawe 所創造出的彩虹兼具藝術價值與社會意義,視覺所見仿若不真實的幻影,實際上正以屢屢細絲穿插交疊,猶如社會中的隱性性別框架,仍影響所有社會角色至深。勇敢突破傳統,為現代時勢另創新意,也是藝術為世界所帶來的重要價值。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6/01/18/gabriel-dawe/

2016 Pantone 年度代表色,隱含什麼樣的居家生活趨勢?



Pantone 2016 年 年度代表色 Rose Quartz 玫瑰石英 和 Serenity 寧靜粉藍
色彩研究所 Pantone 公布了 2016 的年度代表色,因為罕見的使用了雙色代表色,引起背後是否有帶有些政治意涵的廣泛討論。Pantone 官方也發表了一個影片,解釋挑選這兩種顏色做為 2016 年度色彩,就是希望透過顏色來療癒 2015 年的戰亂頻繁、和多災多難。平靜柔和的 Rose Quartz 玫瑰石英 和 Serenity 寧靜粉藍,都具有平衡(Balance)、安撫(Calming)、健康(Wellness)、包容(compatible)、雙性(duality)、寧靜(Tranquility)等等的特性,特別是雙性這個層面,強調的態度不只是捨棄非 A 及 B、尊重多元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回歸真實的自我,不再刻意塑造迎合世界的形象。
Color-of-the-Year-2016-Rose-Quartz-Serenity-Pinterest

在時尚彩妝品牌紛紛跟上趨勢的腳步,推出年度色彩服飾和彩妝的時候,在居家空間設計上,除了同樣用色彩去裝飾之外,其實也可以選擇更進一步的,去跟上「年度色彩背後的生活態度」。

「自然就是美」的概念在北歐居家空間裡並不陌生,特別是在丹麥設計中,很容易找到以簡練線條呈現最原始的實木之美的作品。代表設計師,就是被稱為現代家具之父和得意門生 Borge Mogensen。身為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中、家具設計學校的催生者,Kaare Klint 間接培育了許多名匠高徒。其中,Borge Mogensen 除了繼承他簡練、優美又實用的設計語彙外,更成為 20 世紀丹麥家具設計現代化與平民化的推手,在丹麥消費者合作社 FDB(Fællesforeningen for Danmarks Brugsforeninger) 家具設計部門的期間,Borge Mogensen 推出了許多平價又能準確傳達簡約和諧之美的作品,讓設計家具走入一般民眾生活當中。


content_womany_ying_mu_kuai_zhao_2015_12_06__xia_wu_5_41_02_1449395025-22229-6849

真正的美是渾然天成的,不是人為矯造刻飾的
北歐櫥窗-dk3-Shake table+BM2-1
4449629_66v58wk_l
Børge Mogensen(右)與 Hans Wegner(左)兩人不僅被並稱為丹麥四大巨匠,更是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好朋友。
4535025_u9c2x6v_l
名師出高徒的卡爾‧克林特(Kaare Klint)
北歐櫥窗-dk3-Shake table+BM2-1
SHAKER TABLE 與 BM1 與 BM2 Chair 原本是設計師 Børge Mogensen 一個完整的相互搭配組合設計,以橡木實木製成,並且精細的以透明油裝、漆裝、皂裝等多重表面塗裝方式,去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座椅部分選用手編原色或染色紙藤,並且堅持使用天然肥皂水與蠟作,作為表面塗層保護,即便各自與不同風格的家具搭配,都能和諧地相輔相成。而教堂椅原先則是設計師 Kaare Klint 為了向父親致意、替哥本哈根的 Grundtvigs 教堂所設計的,虎父無犬子的 Kaare Klint 父親,是當時相當具有知名度的建築師,並且承接了哥本哈根 Grundtvigs 教堂的結構設計。作為教堂中的禮拜椅,必須能夠讓人舒適的久坐,因此 Church Chair 椅背上的四片背板,刻意利用各自不同的角度,以貼合人體脊椎的彎度,卻也因此造成了工匠製造過程的巨大挑戰,謹慎精密的程度,輕輕往後微躺就能夠感受到。
北歐櫥窗-dk3-教堂椅-1
丹麥的 dk3,將兩位設計師聞名全球的 SHAKER TABLE、同款搭配的單椅作品 BM1 Chair 與 BM2 扶手椅,以及教堂椅等「天然美」之作重現,用現在的審美眼光去審視,也依然毫不遜色,或許生活態度也跟時尚元素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復興一次吧!回歸最真實自然的生活,用最永不妥協的精神。
文章來源: FLiPER   http://flipermag.com/2016/01/03/panton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