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澳門視覺藝術年展 賭枱文化融入畫布

澳門視覺藝術年展 賭枱文化融入畫布
1 (2).jpg

攝影師嚴芳的《賭城堵城》,把澳門的交通擠塞問題呈現鏡頭。

近年澳門積極將社會產業多元化,解決經濟過分倚賴博彩收入的偏離結構。藝術文化產業成為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不同藝術展和藝博會都在澳門舉行。如果想了解澳門藝術家,過大海時不妨參觀當地年度創意盛事《澳門視覺藝術年展》,那是澳門藝術節重要環節之一,可從中看到更全面的澳門城市變化和意識形態。

沈伯煇把路環船廠畫得帶點淒美的頹廢。
2.jpg

3.jpg

陳顯耀《異變中的城市》,記錄澳門舊城急速變化。

屏風是貴賓廳必見之物,陳遠問把它以混合媒材做成獨特裝置;攝影師嚴芳的《賭城堵城》,把澳門的交通擠塞問題呈現鏡頭;生於中國憂患年代的鄭觀應在澳門編寫《盛世危言》,警醒世人為盛世中華夢的奮鬥;岑慧萍借古説今創作《盛世危言系列》現代版,澳門人怎會不認識?沈伯煇把路環船廠畫得帶點淒美的頹廢,那是在金碧輝煌的澳門同一空間?
今年澳門視覺藝術年展以西方媒材創作為徵選項目,包括繪畫、攝影、版畫、陶瓷、雕塑、混合媒材、裝置及錄像等創作形式,除了看到藝術家眼中的城市,也是直接了解澳門新晉藝術家的平台。

記者:鄭天儀 http://staticlayout.apple.nextmedia.com/web_images/layout/art_end.gif
賭枱與啤牌,好像與澳門經濟關係密不可分,也成為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4.jpg


《澳門視覺藝術年展》是澳門本地創意年度藝壇盛事。
5.jpg



資料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60520/19619322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東方設計學院 「塑化紀」勇奪最佳設計獎

東方設計學院 「塑化紀」勇奪最佳設計獎

「新一代設計展」創辦迄今已14年,並於去年開始發展「金點新秀設計獎」,提供學子揮灑創意、展現個人設計主張的舞台。今年共有64校、136系所參與,在七大參賽類別中總計有4,462件參賽作品,761件入圍。
東方設計學院在美學設計教育深厚的紮根基礎下,今年成績大有斬獲。本屆「金點新秀設計獎」該校總計入圍34件作品、40個獎項,入圍件數為全國院校第三名,而美術工藝系更一舉奪得工藝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
吳淑明校長表示,近年來學校以文創教育為核心,鼓勵師生參與各項國內外競賽,並加強產學合作,旨在與各校菁英切磋下,更精進同學們的學習成果,也增強未來競爭力。獲得這次大獎,對全校師生而言都是很大的鼓舞!
在這次的參展作品中,東方設計學院美術工藝系的何昆霖同學,以「塑化紀」為題的作品,巧妙運用異材質創意和現今環保議題相扣,深獲評審青睞。何昆霖表示,從小熱愛竹編,在五金行看見各種尺寸大小、亮面霧面不同的束線帶,激發他在編織素材上的創意奇想。
何昆霖和其他三位同學集體創作,大量閱讀與骨骼相關的書籍,細心觀察動物奔跑的姿態,並與指導老師群相互討論、修正,在歷經一個半月,耗材近三萬條束線帶,無任何黏著劑的方式下,透過編織、環扣技法,打造此次參賽高3公尺、寬1公尺,關節處可彎曲動作、吸睛度十足的暴龍造型作品。
何昆霖指出,主要反思人類在經過古前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後,現今反而走進一個塑膠氾濫的紀元。古世紀動物的骸骨,會經歲月分解崩壞;而塑膠廢棄物卻百年仍存,未來地球極有可能會經歷另一個新紀元:塑化紀。工藝設計類召集人陳俊良在頒獎典禮現場表示,這是十年來看過最棒的工藝作品!五位評審幾乎都給予滿分的肯定。
本次展場中,東方設計學院以「因為設計,所以無限可能」為核心精神,視覺設計上採取黑、白、紅三色,為強化視覺一致性與獨特性,現場師生皆戴起貝雷紅帽並著白襯衫,以「紅色貝雷帽」軍團成為場內焦點。
該校參展總召也是此得獎作品指導老師,方曉瑋老師開心地表示,今年東方參賽的入圍件數躍升到全台第三名,主要因為東方設計學院50年來,專心致力培育優秀設計人才為辦學理念,方才有今日的成果。
未來東方設計學院將升格成為國內唯一的設計大學,此獎項的肯定,相信「質變」將帶來「量變」,東方將繼續以「創意東方,設計領航」之理想,培育學生成為國際設計領航人才,共同開創臺灣文創產業的新未來﹗
1.jpg
東方設計學院 「塑化紀」勇奪最佳設計獎。(圖/公關照片)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n/2016/05/20/2106868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日本火紅設計雙人組KIGI:吊車尾城市如何谷底翻身

日本火紅設計雙人組KIGI:吊車尾城市如何谷底翻身

曾經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品牌力評比中獲得最後一名的滋賀縣,如何逆勢而上,成為日本人心中最有魅力的城市品牌?


KIGI是由植原亮輔與渡邊良重兩人組成。攝:陳弘岱/端傳媒

「地域振興」是近年來日本最熱門的關鍵字,反映了日本地方普遍面臨人口減少、農林漁礦產業衰微、傳統工藝後繼無人的困境,根據 2014年「日本創成會議人口減少問題研討小組」發表的報告預測, 2040年將有896個市、區、町、村會「消滅」,危險名單甚至不乏東京、大阪、京都等大都市的老市區。

在強烈的危機感之下,日本從政府到民間都積極展開行動,例如透過設計師與職人合作為傳統工藝找到新切入點,或是舉行祭典活動帶動地方觀光交流,許多宣傳地方特色的新興刊物也應運而生。

曾經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品牌力評比中獲得最後一名的滋賀縣,如何乘着這股風潮,重塑滋賀的地方特色,成為日本人心中最有魅力的城市品牌?日本設計雙人組 KIGI正與滋賀地方職人聯手,悄然展開一場逆襲旅程。

日本當前最火紅設計雙人組


KIGI在小器藝廊的展覽,展示過去所創作的系列作品。小器藝廊提供

平日午後的台北市赤峰街行人零散,位於巷弄間的小器藝廊卻不斷有訪客推門入內,因為這是日本設計雙人組KIGI(キギ)首次在台灣的展覽,白色明亮的狹長空間內,展示了過去KIGI過去擔任藝術指導的商品及企業品牌,包含知名的D-BROSKIKOF系列。

KIGI由日本平面設計師植原亮輔與渡邊良重組成,兩人原本任職於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公司DRAFT,不論品牌策畫、平面、產品、時尚、商業空間都有所涉獵。而在商業委託案之外,植原亮輔與渡邊良重最為人熟知的是DRAFT旗下品牌D-BROS主要設計師的身份,他們以視覺設計的角度執行產品創意,一片看似輕薄的塑膠片,注滿水之後頓時變成質感輕盈的立體花瓶,迄今已熱賣14年,每年仍持續發表新款;其他如紙製時鐘、以鏡作為杯的表面,將茶碟的幾何圖形反射到杯上的杯盤組,顛覆媒材的固有想像,在2D3D的視角間自由擺盪,形成KIGI獨特的魅力。

「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創意發想、設計感與自我特色3個元素之間取得平衡。」植原亮輔以此定義KIGI所追求的風格,而2014年發表的KIKOF系列,可說是KIGI融鑄多年品牌策畫與設計經歷於一身的集大成者。

發掘被埋沒的滋賀魅力

KIKOF系列。KIGI提供

KIKOF是環繞着日本第一大湖琵琵湖的意象開展的生活品牌,KIGI運用摺紙的設計元素,以滋賀當地傳承五代的信樂燒工廠「丸滋製陶」千錘百鍊的工藝技術為後盾,開發出輕巧纖薄的杯盤、水壺,顛覆過去人們對於信樂燒古樸質厚的印象。
八角形的設計就像一道一道摺痕,讓使用者可以將水自然傾倒出來,而藍、白、粉、灰色調則代表清晨、中午、夕陽、月夜時分映照在琵琶湖面上的光影,優雅柔和的色調搭配簡約剛硬的線條及陶土特有的溫潤質地,為人們的生活沁入一絲清爽的湖風。

除了滋賀最具代表性的信樂燒之外,KIGI也與滋賀當地的木工、縐綢、漆器、麻布、樹玉職人合作,目前已陸續開發出家具、餐墊、圍裙、蠟燭等生活用品。
位於日本中心的滋賀縣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人對滋賀的印象卻非常薄弱,除了琵琶湖之外,很少人知道滋賀的特色是什麼,儘管與京都比鄰,但是知名度卻落差很大,甚至有議員曾提出改名議案,認為滋賀的舊地名「近江」反而知名度較高。

其實早在10年前,滋賀縣便已經開始意識到發展地在品牌的重要性,起因是2004年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品牌力評比中,滋賀縣的品牌力敬陪末座,為了重塑地方特色,滋賀縣商業振興課在2010年委託立命館大學教授佐藤典司啟動「Mother Lake Products Project」,希望以琵琵湖這個孕育滋賀地方風土的母親之湖,將當地優秀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方式結合,開發出符合當代消費者審美觀點的全新商品。


Mother Lake Product計畫的參與者。KIGI提供
但是在第一波商品製作完成後,佐藤典司卻認為這些產品尚缺乏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衝擊感。如何才能讓當地優良的傳統工藝走出滋賀,成為擺放在東京青山也不突兀的現代品牌?

KIGI正是受佐藤典司邀請,在2012年加入這個計畫,「想要真正振興地方,將傳統工藝發揚光大,一定要制定一個可以持續下去的品牌策略。」植原亮輔與渡邊良重認為,若沒有辦法建立起獲得消費者認同的商業品牌,即使地方的故事再感人, 產品本身卻缺乏強烈的吸引力,當設計工藝品市場日趨飽和,就會像過去許多地方工藝與設計師的組合一樣,曇花一現後便無以為繼。

於是植原亮輔與渡邊良重從生活體驗著手,將原本的「地方產品」提案修正為符合當代日本生活方式的「生活品牌」,提出以琵琵湖為核心的KIKOF品牌企畫,KIGI以品牌合夥人的角色,一手包辦KIKOF的品牌識別、產品設計、平面視覺到銷售通路,希望建立起健康的商業循環體系。

顛覆是為了建立新的傳統
KIKOF發表之後,廣受各界好評, 但是在同時間,也有人認為KIKOF的器皿採用灌模的製作技法,其實與過往傳統信樂燒的製程大不相同,即使設計非常精巧亮眼,也出現「但這樣還能算是滋賀地方的特色嗎?」的疑慮。
面對不同的反饋意見,渡邊良重卻有不同的想法。「一開始我們將紙做的模型交給丸滋製陶的今井智一先生,他當下的確頓了一下,但幾秒鐘他就笑着說會努力挑戰,因為他將目光放在幾十年後的未來,這個品牌與技術持續發展下去,或許會在20年後開創出全新的信樂燒傳統。」
傳統再好,但若無法延續下去,終究會消失在時代之中。事實上,所謂的信樂燒其實也一直隨着時代變遷而推陳出新,從一開始主要以缸、甕、擂鉢等大型生活用陶瓷為主,歷經了追求恬淡古樸的茶陶器、二戰時因應金屬物資匱乏而生產的火盆、煤氣爐,以及戰後出現的燈罩、音響等種類,「信樂燒一直柔軟地隨着時代而變化調整,不見得非要遵循某種形式。」渡邊良重強調工藝創新的重要性。


設計雙人組KIGI。攝:陳弘岱/端傳媒
丸滋製陶的當代經營者今井智一在接受關注日本地域議題的網路雜誌「colocal」採訪時,也曾表示因為KIKOF受到全國注目的關係,在許多滋賀年輕世代心中重新燃起對於信樂燒的熱情,鬆綁了傳統的束縛,反而帶來更多創新的可能。

從生活器皿、木工家具、餐墊,或許在未來還會加入滋賀當地的食材,KIKOF企圖先以獨特的生活主張吸引氣味相近的消費者,從購買商品開始,讓人們在消費之餘,也逐漸願意回頭去了解滋賀的魅力,進而帶動對滋賀的觀光與交流活動,「當愈來愈多人認識到滋賀的精采,也許有朝一日,滋賀能夠成功逆襲,成為超越京都的觀光勝地。」植原亮輔大膽的預測。

雖然目前KIKOF只是一個與工藝師合作的品牌,但KIGI未來的目標,是讓KIKOF持續茁壯,成為一間獨立企業,並在琵琵湖畔創立一個體驗空間,讓大家可以一邊眺望美麗的湖景,一邊感受KIKOF完整的生活風格。



資料來源: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19-city-design-k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