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暢銷,光是內容好還不夠

即便是投入出版工作多年的資深從業人員,都還是難以避免書籍暢銷與否的「文本優先論」,相信有好的作品才能編出好書,才能暢銷。明明市場上有很多內容普通寫法也爾爾卻因著其他因素而暢銷的書籍,卻也常常只得到「道德應然」式的斥責。
甚至坊間盛傳一種謬論,能暢銷的書,內容通常不過爾爾,甚至很糟,以試圖為自己的書之不暢銷,與至少是內容很好的掛鉤,再將責任推給讀者的水準不夠。
較少人願意放下自己的主觀,深入去了解,這些所謂寫得不怎麼樣卻暢銷的書,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每次有機會跟想要出書的朋友分享時,總會不厭其煩地再三提醒,一本書能否暢銷,作者所提供的作品只占其中10%的重要性,還得其他90%也都能夠順利配合,才有機會製造出暢銷書(但也不一定能暢銷)

影響暢銷與否,其他90%的因素是什麼?
1.圖書的編製、印刷水準
比較容易想到的部分,首先是圖書的編製與印刷水準。當然到如今也還是有一些印的不怎麼樣,編得也差強人意的書,衝上暢銷排行榜。不過以今天的出版通路生態與未來的出版產業環境來看,書編得不夠好且印的差,卻能暢銷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或極少數出版社才能擁有的特權。
從作者的手稿到出版社的書籍之間,至少得經歷編輯審稿、修稿、潤稿,為稿件製作專門的版型、封面與開本,決定印刷的紙張墨水墨色,封面印製精裝軟精裝或平裝等各種關卡,最後才能夠成為一本書送到讀者面前,供人選購。
舉個例子,《幕光之城》的小說中文版當初第一次在台上市時,整體包裝被定位為輕小說,雖然三千本勉強賣完,卻算是無人聞問。後來重新出版,書籍整體包裝設計改換成暢銷翻譯小說的格局,開始大賣(當然或許有人會說,搭好萊塢電影熱潮,但同樣有電影改編卻沒再度翻身熱賣的原著小說也多不勝數)
編輯的最大功能,就是幫作者提供的文本設計一個最能吸引世人目光並且掏錢購買的載體(書籍)。一本品質中等的稿件,可以因為優秀的編輯工作,被抬升到優異的書籍水準。反之,一本品質優良的稿件可能因為編輯的錯判,風格屬性定位錯誤,無法透過書籍載體呈現其特色,於是隱沒在茫茫書海當中。
別忘了,台灣一年出版四萬種新書,還有大量的長銷書在市場上與新書競爭,相要被讀者青睞,書籍本身的包裝品質不能太差。

2.經銷商與零售通路的報品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報品」這個字?
今天的台灣,一本新書上市後能否熱賣,其實早在上市之前的通路「報品」就已經決定了80%
所謂的通路報品,就是即將上市的新書,出版社的編輯或行銷企劃,或經銷商的業務經理,前往書店通路,向採購推薦即將出版的商品,請採購決定首批下單數量,請求與書店門市合作舉辦商品促銷的商業活動。
不通過報品而希望通路採透挑中自己的書,無論是首批下大量或是在門市做大型宣傳促銷活動的機會不是沒有,只是趨近於零。無論是書店門市還是採購,每日工作量都非常龐大,得經手數以千計的新書,且有其他願意配合通路促銷或報品的出版社/經銷商(新商品都未必能因此獲得青睞),更別說根本不報品或沒機會抱品的作品。
如今因為新書出版量爆炸,加上實體門市空間有限的關係,若沒有經過報品向採購介紹的新商品,甚至得到建檔不下單(只在書店資料庫鍵入商品資料,並不下單採買進貨到門市販售)的回應都所在多有,如果新書根本無法在門市陳列,讀者又如何有機會能夠買得到?更別說是暢銷了?

3.媒體是否願意推薦?
廣播、電視、社群網站、部落格、報紙、雜誌…,通常有推薦新書的版面,偶爾具話題性的新書內容甚至會被做成雜誌或新聞專題報導,向外散播。新書上市之後其實就像藝人發專輯,通常也要跑媒體通告,宣傳打書。不過,在台灣會花時間建立媒體名單、寄送公關書,並且主動詢問安排採訪邀約,將媒體宣傳納為新書宣傳一環的出版社,沒有想像中的多。
若要說不走通路報品,不包裝書籍本身,還希望有熱銷的機會,就只剩下媒體推薦。如果連媒體推薦都沒有,那一本新書的上市,就注定了下架退貨的命運,別說暢銷,根本連銷售的機會都沒有。

4.讀者是否願意支持與購買
一本好的書稿還得做到上述三點之後,才能問這最後且同樣最關鍵的第四點,讀者是否願意支持與購買?
今天出版業的問題,常常很多書不是讀者不願意買,而是書出了之後,目標讀者根本無從得知市場上出了這樣一本值得自己購買並閱讀的新書?實在是書籍市場上新書太多活動太多卻也有更多更多的書沒有自己面向市場曝光的獨特管道,一上市就被淹沒,甚至形同沒有上市過一般地悄悄下架。
無論是想出書的人也好,還是有至於出版的朋友也罷,務必要拋棄一個過時的觀念,一本書能否暢銷熱賣,絕非內容好壞可以決定,還有許多配套環節必須完成(都還不一定能暢銷)
讓書熱賣,真的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或理所當然,這是一個過度供給且好商品只會越來越多不會日漸減少的供過於求市場,不能使出渾身解數盡力證明自己值得被購買的作品,光想靠曖曖內含光而熱賣,最後只會讓自己一再品嘗挫折失望而已!
作者:王乾任

消息來源:台灣出版資訊網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為什麼新媒體內文偏好使用黑體是錯的

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新媒體網站,熱中把內文用字改為細黑體。這跟傳統的媒體網站一向偏好細明體非常不同。


理論上黑體內文字應該比細明體顯得更深、更重、更黑,但實際上不然,例如底下這個來自 UDN 鳴人堂的網頁截圖,黑體字比起一般細明體,顯得更灰、更淡、筆畫更難辨別(例如相對於本文使用的細明體而言):


這很奇怪對吧?難道他們的內文 CSS 特意調淡嗎?當然不是,我試著用高解析相機的近拍模式,放大螢幕像素實際的筆畫顯示情形,就發現了原因。

原因是黑體字在螢幕的顯示演算法,採用的是「反鋸齒」(anti-aliasing)技術,反鋸齒技術理論上可以消除字體邊緣的鋸齒,讓字體顯得清晰。這在蘋果手機使用的黑體上已經證明,也普遍受到歡迎。可是在桌機上,這個技術帶來的卻是反效果。上圖這個實際畫素的八倍放大圖就是證明。

由於桌機螢幕解析度普遍欠佳,黑體內文通常跟「單線體」字體沒甚麼差別,如果筆畫剛好在畫素格位上,那確實可以得到清晰的線條,如上圖台字下半的「口」,和灣字下半的「弓」。但如果筆畫不剛好在畫素格位上,那反鋸齒演算法發揮作用的結果,是把一個畫素的黑,拆開給兩個畫素變成灰。

於是在放大圖上看,筆畫其實是模糊的。兩個畫素的灰,無論如何無法等同一個畫素的黑,這就是我們看使用黑體的網頁,為什麼筆畫顯得更灰、更淡、更難辨別的原因。

試比較一下同樣解析度下細明字體的放大圖,更可以看出差別。下圖是對 15pt 細明的八倍放大。在內文字的級數下,瀏覽器對細明體使用點陣化的顯示模式,因此我們會看到明確佔據畫素格位、非常難看的鋸齒。

但如果我們回到肉眼尺度,就會發現在 15pt 等級的大小之下,點陣字的鋸齒根本看不見,眼睛能看見的反而是邊緣銳利的筆畫:

事實上各家瀏覽器對細明體有特殊的優化,在某些常用的顯示級數上,會使用點陣字體顯示。筆畫反而比採用反鋸齒技術的字體更清晰。

所以如果你是因為蘋果系統使用黑體而趕潮流,讓你的網站內文採用黑體,要小心,你正在付出不利讀者閱讀的代價。

補充:如果用瀏覽器放大字體四倍以後翻拍畫素,黑體字筆畫才變得比較「像」印刷黑體該有的樣子:

所以差不多在 retina 螢幕上,黑體看起來才會夠黑。(不過在 retina 上細明表現也一樣黑。)

消息來源: 內容推進實驗室


掛名推薦,讀者還買帳嗎

最近幾年來,出版界最為人詬病的一個行銷手法就是「掛名推薦」。每次重點新書出版時,總會有一群台灣的專家學者或作家文人,排列整齊的出現在書腰或新書封面上,以自己的名字,替該本新書掛保證。

關於掛名推薦,大抵上有三種層次: 
1.只是出個人名,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做。 
2.除了掛名之外,還會有一兩句推薦語。 
3.寫一段推薦文章,三五百字到兩千字不等。

曾經不只一位作家公開表示,自己從今爾後不願再幫忙掛名推薦新書,除了自嘲沒資格外,更覺得不相信這樣的掛名推薦,真的對讀者的選購意願有幫助?

姑且撇開推薦序的部分不談,好的推薦序,應該的確能擔任起,媒合作品與讀者橋樑的功能,讓讀者在進入書本之前,透過某位名人或作家的引言,提綱挈領的告訴讀者這本書的重點或值得一讀的地方。

其他的單純掛名推薦,就算是掛名者的粉絲如今也大多知道這類掛名推薦的目的,越來越少人會因為自己的偶像或某位具知名度的公眾名人掛名,就掏錢買書,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出版社在出重點新書時,願意找人掛名推薦?

買份保險的說法,雖然多少還有點解釋力,但是,我認為「掛名推薦」這件事應該分兩頭來討論,第一是掛名推薦本身的操作方法是否合適?第二是掛名推薦或許原本就意在言外,不是為了引起讀者的興趣而找來一堆人掛名。

先說第一點,掛名推薦之所以為人詬病,並非掛名推薦這件事情沒有效果,毋寧說是「操作受法太粗糙」。

舉個例子,圓神集團在操作新書的掛名推薦時,便十分用心。除了聽說推薦人的邀請是老闆自己親筆撰寫邀約信給每一個掛名推薦者之外,找來掛名推薦書籍的人和書籍本身之間也的確有關係,而非坊間某些書老是找同樣一群社會知名度高的人來掛名推薦(試想,若新書平台上全都是同一批人掛名不同新書做推薦,讀者會作何感想?)

例如,我曾經看過圓神集團出版過的教育類出版品,找來一百位台灣各級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聯名推薦。一百位教育工作者,聯名推薦一本教育領域相關的書,其所呈現的分量、質感和公信力,不是找十幾個只是因為走紅媒體而成為公眾名人,曝光度高而屢被邀約掛名推薦可以比擬的。這一百位教育工作者或許個別的知名度都不若出現在另外一些書上的個別公眾名人,可是團結力量大,且全都術業有專攻,而推薦人的數量又是超乎想像的一百人(這背後的邀約確認工作是非常龐大而繁雜的),呈現出來的震懾感和說服力十分驚人。

也就是說,掛名推薦之所以逐漸被市場嫌惡,是因為多數掛名推薦的操作手法不夠細膩或大氣,且太常讓同質性或某些社會知名度高的名人出現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出版品上,讓讀者無論逛到哪裡都會在書封上碰到這些人,於是心生無奈與厭煩。

我相信掛名推薦還是有效的,只是從找尋人選到最後的呈現手法上,都必須更加細膩的處理,不能讓讀者感覺是為了掛名推薦而掛名推薦,要讓讀者感受到誠意和可信度。

第二點,掛名推薦的效用明明不若以往,卻還是持續有大量的掛名推薦出現在新書上的原因是,「出版社想跟這些人維持關係」。也就是說,出現在出版社的作品上是某些出版社用以維繫關係的一種公關手法。

趁著新書出版的機會,接觸一些出版社想結識或合作的對象,由探問是否方便協助掛名推薦的機會,接觸對方並掌握對方的態度和意願,由此判斷是否可以擴大深入合作。

邀約寫推薦序也是類似的情況,特別是某些推薦序的作者並非公眾名人,而是某領域的專家,這些推薦序未必寫得夠好或夠吸引人,但是,無論如何出版社可以透過這些推薦序的邀約跟對方建立起一份關係,擴大人力網絡的節點,甚至在往外擴散出去。

甚至是賣個順水人情。例如,給某些冷門領域、已經走下坡,或退出第一線的寫作人,一些寫稿賺稿費的機會/園地,畢竟在今天的台灣,有稿酬的寫作園地越來越少,新書的推薦序也就成了另類的有稿酬園地。

如今已經是網路時代,幾乎每一個可以幫書籍掛名推薦或寫推薦序的人都有自己的部落格、臉書粉絲團或媒體園地,透過大量的跟各種不同類型的專業人士或意見領袖合作,無形中也是將自家公司的品牌網更寬廣的市場擴散出去。

也就是說,出現在新書上的推薦序或掛名推薦,未必單純只是為了推薦某本新書,更成為媒合推薦人與出版社的一種橋樑,甚至成為出版社接觸這些推薦人的粉絲讀者從而將自家作品與品牌推廣出去的一種手法,未必著眼單書的短期效果,反而是長期深耕意見領袖的一種技巧。特別是某些出版社,會長期耕耘這類人脈的累積,或許有可能永遠都用不上(反正需要額外支付的成本也不高),但如果需要用上時,收益可能相當驚人!

作者:王乾任


消息來源:文化部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名人死亡就這味 特製棺材讓你聞

荷蘭艾文思應用科技大學傳播與多媒體設計系的師生合作,羅列氣味的用途和想像,包括他們推出的裝置作品「著名的死亡」 (Famous Deaths),用氣味對腦的刺激,讓參觀者在棺材裡躺5分鐘,體會4位名人的死亡時刻,包括美國故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利比亞強人格達費(Muammar al-Gaddafi),英國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還有美國歌手惠妮休斯頓(Whitney Huston)。
參與計畫之一的講師迪林克(Frederik Duerinck)表示,對於名人的死亡,每個人腦海裡都有圖像與情緒的記憶,他們則想要知道氣味能夠帶這什麼進入這些故事,參觀者會如何體驗、參觀者會覺得涉入多深。
另一名參與計畫的講師謬溫諾爾德(Mark Meeuwenoord)則提到,這5分鐘的經驗還會配上「原聲帶」。例如體驗惠妮休斯頓的死,除了聞得到她洗澡用的橄欖油還有香水,還可以聽到浴室的聲音。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氣味都能完全重製,包括前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的香水已經絕版。但是計畫執行者盡力還原,希望用另一種感官和方法重現真實。這個裝置將會在德國和奧地利巡迴展出。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動新聞綜合報導】


向左走向右走 音樂劇很幾米

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推出以來,一直深受歡迎。人力飛行劇團於2013年推出改版的「青春無敵版」《向左走,向右走》,由實力唱將魏如萱和蔡旻佑領銜主演,也很受好評,明年初將再次加演。
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故事講述一男一女住在同一幢大廈,只因為每天出門時一個習慣向左走,一個習慣向右走而錯過對方,終於浪漫邂逅。繪本1999年出版至今,被翻譯成十個不同語言的版本,累積超過百萬名讀者,也曾被改編為電影版和電視版。
劇場版的《向左走向右走》由導演黎煥雄改編,故事情節以及視覺呈現完全貼合繪本原著。有別於電影版和電視版,劇場版《向左走,向右走》由幾米親自擔任創意顧問,也是迄今為止幾米最為滿意的版本。
劇中飾演翻譯家L的魏如萱和飾演音樂家R的蔡旻佑,都是深受年輕觀眾喜愛、兼具創作才華與演唱實力的歌手。魏如萱今年發行新專輯,5月登上小巨蛋創造完售佳績。
飾演男主角的蔡旻佑,音樂科班出身正符合角色小提琴手的背景設定,劇中拉小提琴的場景,都是現場原音演奏。
作為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擺脫百老匯路線,是從幾米繪本開展。全劇透過多媒體設計,放大繪本中的視覺元素,巧妙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場景氛圍,如雨季傘海、音樂噴泉、城市雪景、寧靜公寓、街角咖啡館、男女主角的家與房間,幾米其他繪本中的角色如毛毛兔、會微笑的魚,也將穿插跳躍進這個繪本故事,讓觀眾驚喜連連。
2015《向左走,向右走》將於2015116-17日於高雄至德堂、124-25日在台中中山堂、129日至28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02-33939888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文創平台募資預購 春季時尚設計服飾

預訂春季流行時尚,uDesign文創平台與女裝設計品牌Gary Lin合作舉辦設計時裝募資預購,即日起至2015315日止,推出多款2015春夏設計精神的成套服飾,包括造型上衣/哈倫褲套裝、拼接襯衫式洋裝、拼接造型套裝洋裝,設計中融入了紐約簡約細節與都會品味,風格中性又不失女人味,而平台期望透過募資預購專區,讓台灣設計師的作品能夠被看見。
uDesign表示,募資預購平台首次發表的2015 SS Line春夏設計,靈感來自於美國喜劇影集《How I met your mother》女主角Robin,該角色在美國紐約市中追求浪漫愛情,同時也在職場上追尋工作成就,時而溫柔、時而強勢,與Gary Lin品牌追求新時代女性剛柔並濟的精神相符,因此,創作出多變卻不失獨特個性的服裝系列。
文章來源-東森新聞雲


英攝影師迷《唐頓莊園》 設計寶寶復古裝


英國32歲攝影師普拉霍瓦(Neil Prahova)很迷影集《唐頓莊園》,於是自己設計場景、服裝,將鏡頭下的小寶寶裝扮得像影集中1920年代的人物,創造復古趣味。
普拉霍瓦說出生10天左右的小寶寶是最好的模特兒,因為筋骨柔軟、睡覺時間長,又不會翻身,所以能長時間保持攝影師設計出的姿勢。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初安民獲選2014出版風雲人物

金石堂今天公布「年度出版風雲人物」。印刻出版總編輯初安民從聯合文學到印刻出版、印刻文學生活誌,在翻譯暢銷風潮10年間,苦心孤詣專志台灣文學,獲肯定。
「年度作家風雲人物」為「九八講堂」台灣史主講人、銘傳大學駱芬美副教授,著作《被誤解的台灣史》、《被混淆的台灣史》等二書,為台灣史帶來了全新的觀點與詮釋。
2014金石堂年度10大影響力好書分別為《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浮光》、《濁水溪三百年》、《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S.》、《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從01》、《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獨裁者的進化》。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隆重頒獎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創中心執行的「2014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共吸引了來自43個國家及地區、721個院校系所的學生報名,總計徵得4,073件作品。經過初選與決選兩輪的激烈競爭,最終選出年度大獎、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各類金、銀、銅獎、佳作,以及廠商指定類兩品牌等獎項共52件得獎作品。頒獎典禮於今(22)日下午2時,假築空間舉行,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也特地到場致詞及頒獎,給予年輕創作者支持與鼓勵。
林政次表示,「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旨在鼓勵國際間學生創意設計交流,並發掘新生代創意設計人才,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學生設計競賽之一,從97年辦理至今,已邁入第7個年頭,今年競賽以「生生Circle of Life」為主題,分成產品設計、視覺設計、數位動畫及廠商指定等4類進行比賽。這項比賽不僅為全世界的設計相關系所的學生營造了展示舞臺,透過各國師生的參與,及國際評審來臺評選,可將不同的文化觀點與設計趨勢帶進臺灣,促進國內外設計人才的交流與接軌。
本屆年度大獎得主為數位動畫類的作品《紅斑點RED SPOT》,由來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黃睿烽同學奪得。此作品改編自真實事件,每年數以萬計的海豹被獵人擊昏,對海豹來說是條極具痛苦又無力反抗的死亡之路,對於動物保育來說更是條充滿阻礙且艱辛的道路,此作品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緊扣本次大賽主題「生生」,喚起大眾的
環保意識,讓大眾體認到人類跟自然必須和平共存,不應破壞自然資源或動物資源,而是應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產品設計類金獎的作品《盲人指環》,則是由中國大陸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林思安、廖俊勝、黃瑩君3位同學獲得,其指環設計幫助盲人閱讀盲文書籍時可畫出重點,使盲人再次打開書本時即能便捷地找到重點;而視覺設計類金獎《新農民曆》,由中國大陸廈大學的游藝彬同學獲得,透過描述空氣污染的危機,無論是畫面的處理或文字的編排,皆細膩且極具視覺張力;數位動畫類金獎《Something Important》,為美國視覺藝術學院劉乃瑋同學榮獲,以抽象拼貼的視覺風格和自我口說旁白的方式,表述作者在一次次忘卻回憶的過程中,經由懷疑、掙扎、重拾自我,最終找尋到最重要的生命經歷,並以此作為支持自我的力量。
今年廠商指定類獎共2(金寶山、正修科大)廠商參與並提供獎項,其產品著重在實際生產面,鼓勵學生落實創意。其中金寶山集團希望能集合世界各國設計菁英的創意,設計寓意「生
生」不息的視覺印象,以超脫傳統之概念創造送行時所需紙用品的新視覺,其首獎得主鄭曜德同學為復興商工學生,《奧祕》以抽象、新穎的視覺概念來呈現送行文創紙用品,別具特色;另正修科技大學則希望藉由形象公仔的設計,提升社會大眾對於正修科技大學的好感度與優良形象,《CSQ》即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慶安同學所創作,由CreativeSmart的字首組合,同時也是正修科技大學的英文校名,Q則取自Cute的近似發音,公仔的造型可愛且色彩活潑,因此贏得該廠商首獎。今年度更首度與國際知名設計組織日本設計振興會JDP、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澳門設計師協會MDA及臺灣創意設計中心TDC等組織合作,增設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鼓勵優秀作品,使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更具國際指標性。
所有得獎作品皆充分展現了參賽學生對主題的詮釋,更可從中看見新生代活躍的創意與觀點,得獎作品展覽將從1219日起至1223日止於築空間展出,歡迎社會大眾蒞臨參觀。
文章來源-新浪新聞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美女聲優獵奇畫風 挑戰LINE貼圖極限

LINE個人原創貼圖推出以來,深受不少網友好評。日本美女聲優小林優強烈前衛的特殊獵奇畫風,有著聲優界4大畫伯(意指大畫家)之稱。目前她也打算跟上演藝界畫伯田邊誠一的腳步,推出以「貓」為主題的原創貼圖,挑戰LINE審查制度的極限。
小林優亮麗的外型下,卻有著獨特的創作風格,時常以黑、紅兩色創作出令人無法理解的抽象畫作。每次在個人推特上PO出畫作,都能引發網友熱烈的回響,被人稱為是「小林畫伯」。目前正在著手設計以「貓」為主題的原創貼圖,希望能正式在LINE上架販售。也不禁令人好奇小林優是否能通過LINE審查,正式成為畫家的行列之一。
「小林畫伯」傳說出自於當時出演《魔法老師》櫻咲剎那角色時,與聲優佐藤麗奈在網路廣播中的繪畫對決,還被收錄在單行本第16集的限定版之中。在動畫第二季中,還出現在動畫與OVA之中,在網路上甚至還出現專門蒐集畫伯畫作的網頁。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隋昊志/綜合報導)


「空調鯨魚」設計奪獎  愛美女性告別乾妹妹

空調積水通常都是利用水管排出,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所學生鄧培志,設計出「空調鯨魚」,可將空調積水回收後,透過裝置變成水霧,不但能讓室內溫度下降,也能增加冷氣房中的濕度,讓愛美女性不必再擔心變成「乾媽」、「乾妹」。這項設計環保與創新,更獲得「2014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大獎。
教育部主辦的「2014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今年吸引43國、721系所的4073個作品參賽,最後選出52件得獎作品,今天下午舉行頒獎典禮。鄧培志設計的「空調鯨魚」獲最具商品化潛力獎,今並獲得10萬元獎金。
鄧培志受訪時說,設計這項作品的概念,是來自父親,愛惜水源的爸爸就連洗澡時,都要放集水盆蒐集廢水再拿去澆花,也由於父親擔任空調技師,時常思考如何可把空調積水再拿去使用,也促成他構思設計出「空調鯨魚」。
 
「空調鯨魚」是一個外掛式設計,將家用空調的排水管接入該裝置後,積水可以透過裝置變成水霧,再一次進入室內循環,由於水霧在空氣中蒸發,蒸發時也能消耗室內熱量,因此還能降低室內溫度,讓空調溫度不必調得太低。鄧培志說,實際拿給身邊親友使用,有女性反應冷氣房的室內不再那麼乾燥,因此水霧對於室內保水,有很棒的效果。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劉嘉韻/台北報導)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用設計記憶故鄉 他,要販賣一個又一個澎湖故事

澎湖有超過13條錯綜複雜的公車路線,行駛過程中不斷交會又分開、分開又交會,過去這些路線從沒漂漂亮亮的出現在同一張圖上,澎湖吳先生做了這項創舉,他是「關於澎湖群島」Facebook粉絲頁的神祕創辦人,他是平面設計師,入圍過芬蘭拉赫蒂國際海報三年展、美國Adobe卓越設計大獎等,也曾獲得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佳作,他是台灣人,更貼切地說他來自澎湖。
「海」,這是澎湖吳先生想家時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出生於澎湖縣馬公市,18歲以前都在家鄉求學,上大學那一年獨自背著行李,踏上飛機到台北求學,沒想到這一段路已不知不覺走了12年。大學學的是資訊管理,但是因為興趣開始自學平面設計,也接了一些案子,創作的過程中慢慢發現,很多想法與靈感都來自於故鄉澎湖那一個彷彿被世人遺忘的群島,於是離家第11年,他成立「關於澎湖群島」Facebook粉絲頁,希望用平面設計重新喚起故人對澎湖的記憶,也用設計再一次探索故鄉。
發表的第一篇作品就可以強烈感受到澎湖吳先生對家鄉的愛意,簡約的線條和色塊勾勒出澎湖的傳統捕魚技法「抱墩」,這是在潮間帶的一種漁業活動,簡單說是小很多號的石滬,是天然的捕魚陷阱,不會把大魚、小魚一網打盡,但近幾年近海漁業枯竭,抱墩漸漸失去功效,有一天說不定會消失,吳先生希望藉由設計把澎湖烙印在人們腦海,澎湖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巷弄間的古老建築、豐富的生態體系、島嶼飲食及歷史文化等,他希望當他的下一代來到世上時,他最愛的故鄉還在。
萬事起頭難,「關於澎湖群島」Facebook粉絲頁剛開始並沒有太多人關注,但那一張史無前例的「澎湖公車地圖」帶來巨大的改變,因為Facebook社團字嗨與台灣知名設計品牌公司粉絲頁的轉貼分享,幾天之內粉絲人數從從幾百人衝到現在的2千多人這是澎湖吳先生始料未及的,不過能有這樣的迴響讓他非常開心,畢竟澎湖公車路線圖可是花了他半年的時間構思、繪製,歷經不斷砍掉重練的過程,「因為真的太複雜了」他笑說。
澎湖公車地圖幾乎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動手繪製之前,澎湖吳先生先是研究東京、倫敦的地鐵路線圖,接著再上網搜尋資料,構思如將行駛過程分分合合的路線組合再一起,因為必須同時兼顧文字、排版、用色、路線調整等,過程中曾經一度放棄,反覆修正後終於在今年8月順利完成,作品發布後引起許多共鳴,他認為,這就是利用設計讓人們對澎湖產生興趣的方式。
近幾年,全台各地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上街抗議成了許多台灣人生活的常態,但在澎湖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吳先生說澎湖人都很純樸、人情味也很重,像他這樣安靜而有力量的關注,也許就是一種澎湖特色,一張又一張沉默的設計,透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力量,也許有一天真的可以改變澎湖。
綜觀澎湖吳先生的作品範疇,從澎湖討海人、古蹟、燕鷗、來澎湖釣個魚吧、全台燈塔,再到引起許多人共鳴的澎湖公車地圖,他關注每一件澎湖「最重要的小事」,他說,每年夏天大約在49月,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會湧入澎湖,那個季節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穿梭在各個旅行團中,湊上前去聽聽導遊們如何介紹他的家,不過聽完一個又一個的導遊介紹後,連他這個道地的澎湖人都開始懷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澎湖」,他開始想,要如何吸引在地人和觀光客注意,願意敞開心房深入了解澎湖。
那就成立一個品牌吧!這個品牌就叫做「關於澎湖群島」,關於澎湖群島的文化、歷史、環境等,關於吳先生的家澎湖,台灣知名設計師林磐聳曾說,「設計是解決問題的實用藝術」,澎湖吳先生不想做曲高和寡的藝術品,所以他打算從明信片、海報出發,販賣一個又一個澎湖的故事,無法輕易取代的故事。
「關於澎湖群島」神秘設計師簡介
姓名 | 吳先生
戶籍 | 澎湖縣馬公市
職業 | 平面設計師
獲獎經歷
2014 Finland Lahti poster triennial | 芬蘭-拉赫第國際海報三年展 - 入圍 x 1(曾展於拉赫第美術館)
2014 China Haze Poster Competition |
中國-霧霾公益海報競賽(學生組) - 入圍 x 1
2014 Canada Applied Arts Student Awards |
加拿大-應用美術學生設計獎 - 入圍 x 2
2014 ADAA Adobe Awards |
美國-Adobe卓越設計大獎 - 入圍 x 1
2014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 |
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 入圍 x 2、佳作 x 1
2014 KAN TAI KEUNG Design Award |
靳埭強設計獎 / 學生組 - 入選獎 x 1
設計熱衷領域 |
澎湖的地圖、交通、人文、歷史、古蹟、建築、美食、生態、傳統與觀光等澎湖元素,偶爾跨足全台設計。
興趣 |
熟悉澎湖(竟然迷路過),穿弄於街坊小巷裡,同時關注臺灣及國際平面設計動態。

文章來源-東森新聞雲/記者張語羚/採訪報導

宜蘭兒童椅特展 各國趣設計交流

宜蘭縣接連2年舉辦以「兒童椅」為主題的「宜蘭椅設計競賽」,昨天起邀請世界各地具有特色的兒童椅,與宜蘭椅優秀的設計作品,共同在羅東文化工場展出,一共展出90件兒童椅,有的強調實用性,有的設計感十足,頗具童趣,也可以看到台灣早期的懷舊竹編兒童椅。
這是「世界兒童椅與宜蘭椅特展小椅子.大視野」,是國內第一場完整的兒童椅展,由台灣設計師連線工作室協助策展,集結兩屆宜蘭椅競賽優秀作品外,還有來自丹麥、瑞典、日本、德國、荷蘭、美國、台灣等經典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Eames大象椅,還有設計師父母親手為孩子打造的兒童椅,展期至明年315日。
昨天的開幕活動,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小駝背」,以戲劇敘述小說家黃春明筆下的椅子,同時舉辦焦點論壇「小椅子.大視野──宜蘭vs.東京兩個城市的對話」,主講人為日本工學院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鈴木敏彥及卓嶽設計創意總監陳德勝。
身兼建築師與家具設計師的鈴木敏彥,談的是日本設計文化思維下的兒童椅,陳德勝以家具與燈飾設計師、宜蘭人的身份,訴說他眼中的「兒童椅設計」,林秋芳局長則分享如何從在地啟動催化宜蘭設計力的宜蘭椅旗艦計畫
林秋芳說,透過宜蘭椅的設計競賽,產生宜蘭文化認同,讓全國的設計師認識宜蘭,也讓宜蘭的在地藝師有機會發展,透過比賽、推廣和參展過程,打出「宜蘭」城市品牌,接下來就要協助設計師量產。
鈴木敏彥最擅長的是設計建築家具,現場展出的是兒童版的折疊式家具,宜蘭的坤威木業木藝師劉錦坤,也透過設計師協助,打造了「花好月圓」樂搖椅、「貨櫃玩具車」。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全球華人比創意 金點設計獎臺灣大贏家

台灣歷史最悠久、最權威的設計獎項-金點設計獎,1211日於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備受各界矚目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得獎名單揭曉,21件得獎作品中,臺灣囊括11件奪冠,大陸擒下5件居次,其次是香港3件居季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則各拿下1件。
作品具國際水準 得獎實至名歸
今年是金點設計獎首度走出臺灣,邁向全球華人市場,果然得獎作品也遍及五地華人地區。擔任決審主審的深澤直人表示,這21件作品不但具有國際水準,且充分反映各地區華人不同的生活形態和文化美學,得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邁入第33年的金點設計獎,今年頒獎典禮首度以高規格型態舉行,主辦單位邀請到在今年金曲獎打響名號的JL Design擔任統籌,主持人則由重量級的朱平、Janet搭擋。此外,臺灣天才編舞家黃翊也在典禮中演出得獎作品「黃翊與庫卡-第一、第二樂章」,今年無論典禮流程或是舞台、視覺設計,都呈現了尊容大器的「華風新面貌」,堪稱國際級水準,備受與會者好評。
典禮中最受矚目的便是頒發21件「年度最佳設計獎」,作品橫跨產品、視覺傳達、包裝和室內等四大設計主軸,得主兼具知名大廠和新銳設計公司,每件得獎作品都是一時之選,深具國際水準。
評審團成員包括5位國際評審及4位臺灣評審,名單為Good Design Award評審團主席深澤直人、Good Design Australia執行長布蘭登基恩(Dr. Brandon Gien)、知名香港平面設計師李永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蔡軍、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林磐聳、BBDO黃禾國際廣告公司營運董事何清輝、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王鴻祥、太一國際設計負責人姚政仲,以及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陳文龍。
設計界的金馬獎 拔擢無數菁英
由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金點設計獎,自1981年首次舉辦以來,至今已有33年的歷史,當中歷經多次變革,從最早的「優良設計評選制度」,到2005年設立「國家設計獎」,再到2009年正式更名為「金點設計獎」。除授與優良產品象徵品質保證的標章外,也設立「年度最佳設計獎」,頒發獎狀和獎座給得獎廠商。設立此獎最大目的是要建立國人對「優良設計產品」的重視,金點設計獎在設計界的地位,有如電影界的金馬獎,33年來孕育了無數優秀的設計師,如謝榮雅、陳永基、蔡慧貞等,且包括華碩、捷安特、納智捷、佳世達、大同、華航等許多聞名國際的廠商都積極參與,對台灣設計界貢獻卓越。
由於華人市場的崛起和壯大,全球的設計發言權也悄悄起了變化,過去是台灣為歐美市場做OEMODM,如今卻是歐美廠商反過來找華人設計師、華人公司來做市場調查、產品開發,希望能設計生產出符合此市場人民需求的產品,由此可見,設計的發言權已從西方轉向華人市場。在這關鍵的歷史轉捩點上,金點設計獎將定位擴大到全球華人市場,就是期望讓金點設計獎能成為華人設計力的匯集地及華人優質生活的代名詞。
格局放眼全世界 表彰華人藝術
首度擴大報名資格,今年金點設計獎就吸引來自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澳洲、美國等地共1,901作品參賽,創下歷史新高。經初審及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四城市複審,共有416件作品榮獲象徵品質保證的金點設計獎標章,再經過決審,共有21件作品榮獲「年度最佳設計」。
今年的評審之一,Good Design Australia執行長布蘭登基恩認為,金點設計獎最特別之處,便是定位全球華人市場,這和其他設計獎項如Red DotiF有很明顯的區隔。中國評審蔡軍也說,華人有深厚的5,000年文明,但在過去由西方主導的現代設計中間體現的不夠多,因此金點設計獎最重要的就是去挖掘華人的藝術和文化傳統,臺灣評審林磐聳也指出,華人有很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華人設計應是有別於西方、歐美及日韓的,金點設計獎應反映出華人獨特的生活文化。
由多數評審的意見可看出,定位為「全球華人市場最頂尖設計獎項」的金點設計獎已正確且成功地跨出邁向國際的第一步。金點設計獎將凝聚華人優秀的設計實力,褒揚最傑出的華人市場設計,成為此市場優質生活的指標。

文章來源-聯合財經網

智慧手機APP設計班 首招生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明年一月將開辦28個在職訓練班及17個失業者職前訓練班,因應智慧型手機APP正夯,首度開設「智慧拼圖式Android手機程式設計入門與應用」在職班,是職場加分及培養第二專長新選擇。
雲嘉南分署長施貞仰表示,民眾日常生活已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緊密結合,尤其對行動娛樂服務的需求日增,帶動APP下載熱門,促使業界對APP開發人才需求殷切。
施貞仰說,這次首開的課程是市佔率較高的Android手機APP設計,課程有多種App專案程式設計包括午餐訂餐系統、手機通話費計算、猜拳,以及樂透遊戲、語音辨識、體感手搖抽籤遊戲等,以及上架流程共96小時,訓練期間自明年111日至37日,預計招收30人。
訓練師莊明博表示,目前市面上簡易版APP設計成本約在30萬以內,複雜度較高的APP設計成本甚至上百萬,APP開發工程人員因掌握新技術及研發能量,起薪大約3035K以上,如果設計及實作能力好,資深設計人員薪水可達50K以上。
施貞仰進一步表示,明年初在職訓練班還有電腦美工設計繪圖、數位攝影應用、網頁設計與flash動畫製作基礎、圖控程式與介面控制設計、Visual Basic基礎等共28班,年滿15歲以上在職勞工均可報名。
失業者職前訓練班有電腦輔助工程測量、應用電子、工廠自動化、工業配線等17班,有就業意願的失業者均可報名。以上報名均至1231日截止,洽詢電話:(06698-5945分機1121

文章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王菱玲奪全國美術設計特優 雲林唯一

土庫商工廣告設計科參加全國學生美術設計比賽設計類,三年級王菱玲打敗全國設計科系名校勇奪全國特優,另有三年級王雅苓、一年級張祐瑄2人獲佳作,教學成果斐然。
打敗300餘件作品,王菱玲以童趣純真的摺紙小動物為主角,採取抒情的方式,用溫馨感動的創作傳達節約用紙與資源循環回歸自然的重要概念,以「紙要節省」,獲得評審一致肯定抱回全國特優。
土商廣告設計科主任陳衍希表示,此次獲獎相當不容易,不僅要先在縣賽獲前三名,再送各分區,與來自全國超過300件作品競爭,尤其還要面對都會區設計名校的競爭,獲勝絕非僥倖,還能拿下全國特優,尤屬難得。
校長何景標說,該校今年商科技藝競賽網頁設計職種,王菱玲也獲金手獎,在此次比賽也獲佳作,展現廣告科豐碩成果。
何景標指出,該校明年8月更將推出廣告科精典設計展,展出該校百件對外競賽獲獎作品,提供教師與學生經驗傳承,勉勵師生再接再勵。

文章來源-自由時報

喵見幸福 平面設計師畫貓改變人生

「一起來喵見幸福!」從事平面設計的余昀錚,工作20年來,總按顧客需求設計、交件,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2年前在街頭遇見一隻貓,隨手作畫後,開始愛上畫貓,也以此紓解壓力,她的畫展「喵見幸福貓圈圈的隨心繪展」即日起在明新科技大學展出,豐富的色調、寫實的風格,也讓參訪者嘆「好美!」、「貓就是這樣!」
余昀錚第1隻畫出的貓,是在牆邊打盹的貓,她說,當時工作壓力大,無意間遇見牠,開始羨慕「貓生比人生好」,因而隨筆創作,未料從此愛上畫貓。她用畫筆模擬貓的神態、姿勢,甚至在因工作失意時,她透過畫一隻頭低垂的貓,來宣洩無言的壓力。
明新科大董事長張紹鈞、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朱言明、藝文中心主任范嘉莉等人,皆上午的出席開幕茶會,張紹鈞說,透過畫展,可窺見貓的神秘與魅力。畫展將展至明年1月。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視覺效果夢工廠

视觉效果是电影后制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的不仅是现场拍摄与电脑图像的结合,还有逼真的画质。在电影製作中,视觉效果(简称VFX)是藉由图像合成,补足所有拍摄能力范围以外的视像成品。
兴趣,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有些人为了兴趣,寧可放弃高薪工作;有些人为了兴趣,选择与自己本科毫不相干的行业。HKVFX的资深培训导师Hussin Khan就是这么一个为了兴趣,选择了与自己的本科毫无关係的行业。
从商科跨界到艺术,为了实现理想,他比別人付出更多。本著对视觉效果的热诚与浓厚兴趣,HussinKhan在就学时期便自掏腰包上网自学相关知识。当他在国外完成商业学士课程后,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接拍企业宣传短片。当时身为自由业者的他,常为了一个短片而忙上好几个月。儘管如此,製作短片並不能满足他,他希望自己有机会深入了解视觉效果。
「当我知道Rhythm&Hues这家公司就在大马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到那里去上班。」秉著这个念头,Hussin Khan凭著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这家视觉效果与动画公司。「我常在想,后制工作到底在做些什么?而一部电影的后製为何需要上百,甚至上千个人一起完成。」
付诸行动 兴趣变专业
「从小,我就对视觉效果非常感兴趣。我总是对电影里面的太空船、星球等物体的由来感到好奇。」基於童年志趣,Hussin Khan到付费教学网站自修,学习相关的软件技术。
从门外汉变成行內人,他自我调侃说,从来不曾想过会有这一天。「在入行之前,我已经有了Adobe的专业文凭。」他透露,当时纯粹为了兴趣而学,却没想到兴趣真的可以成为自己的专业。误打误撞无师自通的歷程,不仅满足了个人对视觉效果的求知慾,更成为踏入的关键钥匙。凭著自修考获的专业文凭,Hussin Khan这个门外汉才得以被Rhythm&Hues录用,並加入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后製团队。
对於当初没有选修视觉效果的决定,他笑说,自己从未想过兴趣也可以变成职业。「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喜欢什么,或许到了某个年龄层就会自然开窍,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兴趣与现实未必都是对立的,只要愿意付诸行动,便有机会將「不可能」实现。
毕业生再培训
2013
年中旬,Rhythm&Hues於大马的分公司因財务问题,不得不脱手转售。虽然公司易主后仍是电影製作公司,却无法继续僱佣大批员工,因此所有员工遭到遣散。
HussinKhan
Rhythm&Hues任职时,也曾兼任视觉效果教学,因此离职以后尝试与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局(MDeC)洽谈合作,成立视觉效果培训中心HKVFX
「如今,我的学生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还需要另加培训?他笑说,近年来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符合企业要求。「大学就像是一本字典,学校將所有你可能会用到的知识传授给你,让你在事业的道路上多几个选择。」然而,这並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些新鲜人或许了解后制的基本概念,却不能纯熟应用软件、製作正规3D动画。
凭著自己曾经参与好莱坞电影製作,Hussin Khan將自己的经验融合与市场的需求,通过开班授课,以「studioready」为最终的培训目標。
深造计划 提供全额奖学金
在开班授课的同时,Hussin Khan也与政府机构协商合作,拨用资金为贫困或輟学的青少年提供培训课程。好些中学生未能完成初中评估考试便輟学了,鉴於无法考取大马教育文凭(SPM),他们都不能继续升学。这些輟学后又有意获取专业文凭的学生,只需支付50令吉的学费,便可报读这个为期半年的课程。完成课程后,即可获得一张政府认证的专业文凭,并可选择继续深造,报读学士与硕士课程。
他透露,在帮助该机构撰写视觉效果的课程纲要时,他也了解到未来大马的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规范课程。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是符合该规范的课程,方能在这个行业立足。
除了帮助輟学的青少年,也不乏政府机构帮助创意艺术这个领域。大马通讯与多媒体部(KMMM)也通过与MDec的合作,促成了「Creative Life Long Learning」(CILL)深造计划。
CILL
计划用以帮助在创意艺术界內拥有两年或以上经验的专业人士继续深造。CILL將资助那些想要出国深造,为自己增值的创意艺术专业人士。无论到哪个国家,需要多少花费,只要通过审核,便可以一圆出国深造的梦想。「许多人不知道这项计划的存在,白白浪费深造机会。」Hussin Khan感慨道,每年高达1000万令吉的资金,因为宣传不当,申请个案寥寥无几,而无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很多人往往误以为向政府机构申请出国深造,不得不经过冗长的手续,因此与这个大好机会擦身而过。」他说明,申请人只需要填上个人资料,通过面试,再顺利拿到海外大学的录取信,即可飞到国外深造,一切费用由CILL全数支付。当然,这项计划也有附带条件,那就是在学成回国后,需在创意艺术界的任何领域服务两年即可。
Hussin Khan
对我国创意艺术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在政府的推动与帮助下,各专业人士应该勇於尝试,大胆开拓,从而提升本土的创意艺术水平。
语言不通 打击学习信心
隨著科技与电影的发达,视觉效果在大马渐渐热络起来,成为广为人知的科系之一。虽然如此,Hussin Khan在任教期间还是面对了不少问题。
「语言是最主要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创意与艺术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天赋,却碍於语言不通而无法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譬如,我们曾邀请来自新加坡的讲师给学生授课,而课程主要以英文为媒介语,许多学生看起来一脸迷茫,听不懂讲师在说什么。」他表示,即便觅得具备视效专业且通晓多种语言的人才,也不一定懂得授课。
语言障碍不仅阻断师生沟通,更会打击学生求知的信心。在课堂上,总是闷不出声,下课后却蜂拥而上问问题的现象,正是我们所熟悉的上课模式。「这是亚洲学生的通病。他们可能不懂得该如何提问,也可能担心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说错话。」Hussin Khan表示,课堂结束后他总是被学生围著问问题,他总是奉劝学生,「要是你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其他人也能一同受益。」
跟上时代步伐
与此同时,导师也应该自我增值。Hussin Khan透露,本地大专学府有许多导师往往在毕业后便回到自己的母校执教,將导师教他们的那一套,直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科技日新月异,身为导师的我们更应该进修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方能將最新的资讯传授给孩子。」在设立培训中心的同时,Hussin Khan也不容自我怠慢,持续在网上学习新推出的软件。为此,他希望政府与大专学府可以採取行动,推动或资助导师到国外进修,確保学生得到最好专业培训。

來源- Oriental Daily News

最會賺的小孩就是她!4歲蘿莉竟當上設計師

還記得前一陣子用紙做禮服的4歲女孩Mayhem嗎?美國服飾品牌J.Crew的創意總監珍娜(Jenna Lyons),也注意到Mayhem的驚人作品,並決定邀請她擔任童裝品牌Crewcuts的設計師。所以現在小Mayhem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J.Crew的紐約工作室準備大刀闊斧啦!
Mayhem
的媽媽Angie一開始接到信時,還以為是詐騙集團,不過在確定是真的之後,便帶著女兒從俄亥俄州飛到紐約的J.Crew工作室。

Crewcuts
的設計總監珍妮(Jenny Cooper)說:「我們第一次見到Mayhem時,都很好奇她是怎麼工作的,而這個只有四歲的小女孩,就直接坐在地上,開始謹慎地折出裙子的皺褶,並將亮片與珠珠一顆一顆地黏上去。」
Mayhem
認真的模樣以及富有創意的設計,都讓這群資深設計師們佩服不已!珍妮認為:「Mayhem的創意非常適合我們的團隊,能讓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小孩參與主要設計過程,這真的很棒!」
http://1-ps.googleusercontent.com/hk/bMhVl6UQpHWdKWoodEoo_Vdoyd/www.niusnews.com/upload/imgs/default/14DecCH/1215jcrew/500x426x08.560.jpg.pagespeed.ic.qbWuZIZBlr_XuN3r5BcZ.jpg
Crewcuts系列將在2015夏季正式發表,讓我們一起期待Mayhem的創作吧!

來源-妞新聞 niusnews

公仔設計比賽第一名獎金20萬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形象公仔(吉祥物)」設計比賽,首獎金牌獎獎金20萬元、銀牌獎8萬元、銅牌獎3萬元,即日起到104 1 16 日收件,歡迎大專院校或研究所美術相關科系學生報名參賽。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形象公仔(吉祥物)」設計比賽,首獎金牌獎獎金20萬元、銀牌獎8萬元、銅牌獎3萬元。(取自臺灣港務公司網站)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形象公仔(吉祥物)」設計比賽,首獎金牌獎獎金20萬元、銀牌獎8萬元、銅牌獎3萬元。(取自臺灣港務公司網站)
臺灣港務公司希望透過這次校園美術、設計相關科系公開徵圖活動,廣邀高手集思益選出代表臺灣港務公司形象及未來經營方針之仔 (吉祥物 ),作為未來國際 行銷之用,同時期能針對優秀美術、設計領域學子提供實質獎勵培育下一代文化創意人才。
參賽資格,限各大專院校或研究所美術、設計相關系所在校生報名參加(參賽者為未成年人時, 須得法定代理人同意) 。每人限三件以下作品, 每一作品 請分別寄件
報名方式:詳洽電話:(038325131 分機:2115劉懷萱小姐。獲獎公告日期:預計 104 26 日。

來源-自由時報/〔記者黃建華/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