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效果是电影后制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的不仅是现场拍摄与电脑图像的结合,还有逼真的画质。在电影製作中,视觉效果(简称VFX)是藉由图像合成,补足所有拍摄能力范围以外的视像成品。
兴趣,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有些人为了兴趣,寧可放弃高薪工作;有些人为了兴趣,选择与自己本科毫不相干的行业。HKVFX的资深培训导师Hussin Khan就是这么一个为了兴趣,选择了与自己的本科毫无关係的行业。
从商科跨界到艺术,为了实现理想,他比別人付出更多。本著对视觉效果的热诚与浓厚兴趣,HussinKhan在就学时期便自掏腰包上网自学相关知识。当他在国外完成商业学士课程后,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接拍企业宣传短片。当时身为自由业者的他,常为了一个短片而忙上好几个月。儘管如此,製作短片並不能满足他,他希望自己有机会深入了解视觉效果。
「当我知道Rhythm&Hues这家公司就在大马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到那里去上班。」秉著这个念头,Hussin Khan凭著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这家视觉效果与动画公司。「我常在想,后制工作到底在做些什么?而一部电影的后製为何需要上百,甚至上千个人一起完成。」
付诸行动 兴趣变专业
「从小,我就对视觉效果非常感兴趣。我总是对电影里面的太空船、星球等物体的由来感到好奇。」基於童年志趣,Hussin Khan到付费教学网站自修,学习相关的软件技术。
从门外汉变成行內人,他自我调侃说,从来不曾想过会有这一天。「在入行之前,我已经有了Adobe的专业文凭。」他透露,当时纯粹为了兴趣而学,却没想到兴趣真的可以成为自己的专业。误打误撞无师自通的歷程,不仅满足了个人对视觉效果的求知慾,更成为踏入的关键钥匙。凭著自修考获的专业文凭,Hussin Khan这个门外汉才得以被Rhythm&Hues录用,並加入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后製团队。
对於当初没有选修视觉效果的决定,他笑说,自己从未想过兴趣也可以变成职业。「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喜欢什么,或许到了某个年龄层就会自然开窍,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兴趣与现实未必都是对立的,只要愿意付诸行动,便有机会將「不可能」实现。
毕业生再培训
2013年中旬,Rhythm&Hues於大马的分公司因財务问题,不得不脱手转售。虽然公司易主后仍是电影製作公司,却无法继续僱佣大批员工,因此所有员工遭到遣散。
HussinKhan在Rhythm&Hues任职时,也曾兼任视觉效果教学,因此离职以后尝试与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局(MDeC)洽谈合作,成立视觉效果培训中心HKVFX。
「如今,我的学生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还需要另加培训?他笑说,近年来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符合企业要求。「大学就像是一本字典,学校將所有你可能会用到的知识传授给你,让你在事业的道路上多几个选择。」然而,这並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些新鲜人或许了解后制的基本概念,却不能纯熟应用软件、製作正规3D动画。
凭著自己曾经参与好莱坞电影製作,Hussin Khan將自己的经验融合与市场的需求,通过开班授课,以「studioready」为最终的培训目標。
深造计划 提供全额奖学金
在开班授课的同时,Hussin Khan也与政府机构协商合作,拨用资金为贫困或輟学的青少年提供培训课程。好些中学生未能完成初中评估考试便輟学了,鉴於无法考取大马教育文凭(SPM),他们都不能继续升学。这些輟学后又有意获取专业文凭的学生,只需支付50令吉的学费,便可报读这个为期半年的课程。完成课程后,即可获得一张政府认证的专业文凭,并可选择继续深造,报读学士与硕士课程。
他透露,在帮助该机构撰写视觉效果的课程纲要时,他也了解到未来大马的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规范课程。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是符合该规范的课程,方能在这个行业立足。
除了帮助輟学的青少年,也不乏政府机构帮助创意艺术这个领域。大马通讯与多媒体部(KMMM)也通过与MDec的合作,促成了「Creative Life Long Learning」(CILL)深造计划。
CILL计划用以帮助在创意艺术界內拥有两年或以上经验的专业人士继续深造。CILL將资助那些想要出国深造,为自己增值的创意艺术专业人士。无论到哪个国家,需要多少花费,只要通过审核,便可以一圆出国深造的梦想。「许多人不知道这项计划的存在,白白浪费深造机会。」Hussin Khan感慨道,每年高达1000万令吉的资金,因为宣传不当,申请个案寥寥无几,而无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很多人往往误以为向政府机构申请出国深造,不得不经过冗长的手续,因此与这个大好机会擦身而过。」他说明,申请人只需要填上个人资料,通过面试,再顺利拿到海外大学的录取信,即可飞到国外深造,一切费用由CILL全数支付。当然,这项计划也有附带条件,那就是在学成回国后,需在创意艺术界的任何领域服务两年即可。
Hussin Khan对我国创意艺术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在政府的推动与帮助下,各专业人士应该勇於尝试,大胆开拓,从而提升本土的创意艺术水平。
语言不通 打击学习信心
隨著科技与电影的发达,视觉效果在大马渐渐热络起来,成为广为人知的科系之一。虽然如此,Hussin Khan在任教期间还是面对了不少问题。
「语言是最主要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创意与艺术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天赋,却碍於语言不通而无法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譬如,我们曾邀请来自新加坡的讲师给学生授课,而课程主要以英文为媒介语,许多学生看起来一脸迷茫,听不懂讲师在说什么。」他表示,即便觅得具备视效专业且通晓多种语言的人才,也不一定懂得授课。
语言障碍不仅阻断师生沟通,更会打击学生求知的信心。在课堂上,总是闷不出声,下课后却蜂拥而上问问题的现象,正是我们所熟悉的上课模式。「这是亚洲学生的通病。他们可能不懂得该如何提问,也可能担心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说错话。」Hussin Khan表示,课堂结束后他总是被学生围著问问题,他总是奉劝学生,「要是你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其他人也能一同受益。」
跟上时代步伐
与此同时,导师也应该自我增值。Hussin Khan透露,本地大专学府有许多导师往往在毕业后便回到自己的母校执教,將导师教他们的那一套,直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科技日新月异,身为导师的我们更应该进修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方能將最新的资讯传授给孩子。」在设立培训中心的同时,Hussin Khan也不容自我怠慢,持续在网上学习新推出的软件。为此,他希望政府与大专学府可以採取行动,推动或资助导师到国外进修,確保学生得到最好专业培训。
兴趣,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有些人为了兴趣,寧可放弃高薪工作;有些人为了兴趣,选择与自己本科毫不相干的行业。HKVFX的资深培训导师Hussin Khan就是这么一个为了兴趣,选择了与自己的本科毫无关係的行业。
从商科跨界到艺术,为了实现理想,他比別人付出更多。本著对视觉效果的热诚与浓厚兴趣,HussinKhan在就学时期便自掏腰包上网自学相关知识。当他在国外完成商业学士课程后,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接拍企业宣传短片。当时身为自由业者的他,常为了一个短片而忙上好几个月。儘管如此,製作短片並不能满足他,他希望自己有机会深入了解视觉效果。
「当我知道Rhythm&Hues这家公司就在大马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到那里去上班。」秉著这个念头,Hussin Khan凭著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这家视觉效果与动画公司。「我常在想,后制工作到底在做些什么?而一部电影的后製为何需要上百,甚至上千个人一起完成。」
付诸行动 兴趣变专业
「从小,我就对视觉效果非常感兴趣。我总是对电影里面的太空船、星球等物体的由来感到好奇。」基於童年志趣,Hussin Khan到付费教学网站自修,学习相关的软件技术。
从门外汉变成行內人,他自我调侃说,从来不曾想过会有这一天。「在入行之前,我已经有了Adobe的专业文凭。」他透露,当时纯粹为了兴趣而学,却没想到兴趣真的可以成为自己的专业。误打误撞无师自通的歷程,不仅满足了个人对视觉效果的求知慾,更成为踏入的关键钥匙。凭著自修考获的专业文凭,Hussin Khan这个门外汉才得以被Rhythm&Hues录用,並加入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后製团队。
对於当初没有选修视觉效果的决定,他笑说,自己从未想过兴趣也可以变成职业。「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喜欢什么,或许到了某个年龄层就会自然开窍,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兴趣与现实未必都是对立的,只要愿意付诸行动,便有机会將「不可能」实现。
毕业生再培训
2013年中旬,Rhythm&Hues於大马的分公司因財务问题,不得不脱手转售。虽然公司易主后仍是电影製作公司,却无法继续僱佣大批员工,因此所有员工遭到遣散。
HussinKhan在Rhythm&Hues任职时,也曾兼任视觉效果教学,因此离职以后尝试与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局(MDeC)洽谈合作,成立视觉效果培训中心HKVFX。
「如今,我的学生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还需要另加培训?他笑说,近年来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符合企业要求。「大学就像是一本字典,学校將所有你可能会用到的知识传授给你,让你在事业的道路上多几个选择。」然而,这並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些新鲜人或许了解后制的基本概念,却不能纯熟应用软件、製作正规3D动画。
凭著自己曾经参与好莱坞电影製作,Hussin Khan將自己的经验融合与市场的需求,通过开班授课,以「studioready」为最终的培训目標。
深造计划 提供全额奖学金
在开班授课的同时,Hussin Khan也与政府机构协商合作,拨用资金为贫困或輟学的青少年提供培训课程。好些中学生未能完成初中评估考试便輟学了,鉴於无法考取大马教育文凭(SPM),他们都不能继续升学。这些輟学后又有意获取专业文凭的学生,只需支付50令吉的学费,便可报读这个为期半年的课程。完成课程后,即可获得一张政府认证的专业文凭,并可选择继续深造,报读学士与硕士课程。
他透露,在帮助该机构撰写视觉效果的课程纲要时,他也了解到未来大马的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规范课程。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是符合该规范的课程,方能在这个行业立足。
除了帮助輟学的青少年,也不乏政府机构帮助创意艺术这个领域。大马通讯与多媒体部(KMMM)也通过与MDec的合作,促成了「Creative Life Long Learning」(CILL)深造计划。
CILL计划用以帮助在创意艺术界內拥有两年或以上经验的专业人士继续深造。CILL將资助那些想要出国深造,为自己增值的创意艺术专业人士。无论到哪个国家,需要多少花费,只要通过审核,便可以一圆出国深造的梦想。「许多人不知道这项计划的存在,白白浪费深造机会。」Hussin Khan感慨道,每年高达1000万令吉的资金,因为宣传不当,申请个案寥寥无几,而无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很多人往往误以为向政府机构申请出国深造,不得不经过冗长的手续,因此与这个大好机会擦身而过。」他说明,申请人只需要填上个人资料,通过面试,再顺利拿到海外大学的录取信,即可飞到国外深造,一切费用由CILL全数支付。当然,这项计划也有附带条件,那就是在学成回国后,需在创意艺术界的任何领域服务两年即可。
Hussin Khan对我国创意艺术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在政府的推动与帮助下,各专业人士应该勇於尝试,大胆开拓,从而提升本土的创意艺术水平。
语言不通 打击学习信心
隨著科技与电影的发达,视觉效果在大马渐渐热络起来,成为广为人知的科系之一。虽然如此,Hussin Khan在任教期间还是面对了不少问题。
「语言是最主要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创意与艺术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天赋,却碍於语言不通而无法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譬如,我们曾邀请来自新加坡的讲师给学生授课,而课程主要以英文为媒介语,许多学生看起来一脸迷茫,听不懂讲师在说什么。」他表示,即便觅得具备视效专业且通晓多种语言的人才,也不一定懂得授课。
语言障碍不仅阻断师生沟通,更会打击学生求知的信心。在课堂上,总是闷不出声,下课后却蜂拥而上问问题的现象,正是我们所熟悉的上课模式。「这是亚洲学生的通病。他们可能不懂得该如何提问,也可能担心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说错话。」Hussin Khan表示,课堂结束后他总是被学生围著问问题,他总是奉劝学生,「要是你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其他人也能一同受益。」
跟上时代步伐
与此同时,导师也应该自我增值。Hussin Khan透露,本地大专学府有许多导师往往在毕业后便回到自己的母校执教,將导师教他们的那一套,直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科技日新月异,身为导师的我们更应该进修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方能將最新的资讯传授给孩子。」在设立培训中心的同时,Hussin Khan也不容自我怠慢,持续在网上学习新推出的软件。为此,他希望政府与大专学府可以採取行动,推动或资助导师到国外进修,確保学生得到最好专业培训。
來源- Oriental Daily New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