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青年詩人羅毓嘉 詩裡的未完成

羅毓嘉1985年出生,建中紅樓詩社一員,曾獲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台北文學獎等獎項,並著有現代詩集《青春期》(2004),《嬰兒宇宙》(2010,寶瓶),《偽博物誌》(2012, 寶瓶)..等。他將所有的凝視轉化成文字,從戀人、想擁抱但沒法擁抱的對象,到某些特定族群,抒情是他寫作的原點,豐沛的情感以及源源不絕的才氣是他的特色。
對羅毓嘉來說,寫作是直覺也是緩慢的,他喜歡的生活是帶有一些痕跡的,因為那些不完美所以有趣,因此在風格這件事上,他依舊覺得少即是多,唯有在那些少裡面才不會被太多的細節分神。
特別是如果只能在尋常時間流動中過日子而不能靜下來,可能會錯失掉一些美好的瞬間,而文學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於它把人們原先沒注意到的細節呈現出來。因此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寫詩?羅毓嘉認為,「詩就像是你嘗試用語言去逼近那些語言所沒有辦法描述的東西,或你用一個不夠完美的工具嘗試去雕塑出一個完美的作品。那個先天的限制註定了你的作品到最後也無法到達你在寫作瞬間的狀態,你沒辦法完整表達只能不斷逼近,所以才可以一直不停地寫下去。」
因此羅毓嘉推薦大家在快速運轉的日常中可以抽空看一下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書,他以瑣碎片段敘述生活,淺顯易懂卻頗具深意。至於他自己最近則是在讀好友崔舜華的詩集《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同樣以生活裡的小事為主軸觸動人心。至於他的新詩集《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將在年底時正式與讀者見面。
不過對於以愛為書寫基調的羅毓嘉,他最希望在2015年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就是婚姻平權,願天下有情人能終成眷屬。

消息來源:DFUN設計風尚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